海绵城市规划 完成目标面临三大挑战

24.02.2016  09:58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银川市明确提出了开启海绵城市的规划工作。事实上,海绵城市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多可以积累的经验,尤其对于防止城市内涝,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银川市规划局副局长沈爱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绵城市规划制定工作已于2月22日启动,并召开了各个部门的座谈会。沈爱萍说,银川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关注生态城市建设,在各类规划编制过程中一直秉承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原则,《银川市生态规划》作为三大顶层设计之一,确定了市域范围内的生态廊道,明确了限建区和禁建区的保护原则。《银川慢行水系规划》和《银川市绿道规划》为海绵城市的规划提供了依据。

  另外,《银川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银川市排水规划》已获批,是海绵城市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银川地下管廊规划》和《海绵城市》相辅相成,共同进行,为银川市营造一个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强大,具有弹性和韧性的发展环境。

  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沈爱萍表示,银川需要面对三大挑战。首先,海绵城市建设需改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实现城市建设理念和思路的转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建设“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其次,银川市老城区硬化面积大,绿地率少,如何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建设海绵城市,将是银川的一大挑战。

  还有,银川市虽然湖泊资源丰富,但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180.94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84.9mm,对于这种降雨量少蒸发量多的西北干旱城市,如何最大限度地将降雨资源充分利用,也是银川的一大挑战。

   什么是海绵城市?

  银川市启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制定工作,首先不仅是要学习其他城市的经验,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银川市规划局副局长沈爱萍表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海绵城市不仅能促进城市环境的提升,还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那么,到底什么是海绵城市呢?

  据了解,所谓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沈爱萍表示,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对于水资源既能吸收,也能释放。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在这方面,银川早已拥有湖城的美誉,拥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基础。

  记者  陈玲  皇甫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