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群众“超面积”种植红梅杏

03.04.2020  17:53

  果树专家传授栽培技术 政策扶持助燃种植热情

  “今年已经运了5批红梅杏树苗,全村80%耕地种植红梅杏。”3月27日,海原县甘城乡吴渠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宏科介绍说。近年来,甘城乡积极寻求脱贫出路,发展万亩红梅杏产业,群众连年大幅增收,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非常高。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让人意外的是,正当果农纷纷扩产种植时,却被乡政府及时叫停。从不愿种到抢着种、精心种,正如李宏科所言:这样的叫停恰恰折射出收放自如的产业发展自信。

  甘城乡吴渠村村民李宏宗原有3亩多红梅杏,因不懂果树修剪、施肥,果子小产量低且品质不佳,销路和价格双低。近年来,甘城乡全力打造万亩红梅杏特色产业,聘请宁夏农科院果树专家到田间地头,全程为果农传授修剪、施肥、预防霜冻等专业栽培技术。讲技术了,品质随之不一样了,甘城乡的红梅杏深受固原、西安及南方市场的青睐。村民徐剑把种了多年的15亩玉米地改种红梅杏,去年收入20多万元。“确实是能挣到钱的产业,它就有希望,就是好产业。

  今年,海原县出台新栽红梅杏每亩500元扶持资金政策。短短半个月,甘城乡农户新栽5931亩,总种植面积已达11012亩,远远超过了计划种植的3000亩。日前,甘城乡叫停了不断增加的种植行动。“去年群众大幅增收,大家都看到了种植的前途。再加上今年的政策扶持,群众种植热情更高,拦都拦不住。”该乡党委书记张成静说。但是,由于种植的地块呈碎片化分布,反而不利于管理和打造集中连片产区。同时,超出了县上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面积,不符合稳步发展原则,所以超面积种植被叫停。

  “只要红梅杏产业在,销路旺,就是一个有希望的产业。”武塘村果农马云虎今年没能多种几亩,虽然有些遗憾,但他仍信心满满。信心来自发展前景。在红梅杏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不是包揽一切,而是在引导+扶持上发力。群众主导,果农自己购苗、种植、销售,政府组织进行技术指导、协调、服务。同时,乡上注册海原甘城红梅杏专用商标和地理认证标志,并打造杏花节使之成为宁夏全域旅游的甘城驿站,让红梅杏树真正成为群众的摇钱树。(记者 刘加隆 王文革 张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