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铁军“蛮拼”的 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二三事

08.01.2015  12:20

    深夜12点,人们睡酣梦甜。而黄河岸边,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境内,“引黄灌区第一闸”——潜坝闸及西干渠闸重建工程施工区内却灯火通明。

    “必须在百日之内拿下工程的主体部分,确保今年春灌引水!”38岁的项目部经理马国锋正在现场指挥调度,他告诉记者,工程投资4567万元、混凝土浇筑总量3.5万立方米,这样的工程体量,按常规速度要8个月完成。“水利工程很特殊,不能和农田灌溉发生冲突,只能在停灌期施工,而宁夏平原停灌期只有冬季三个月。

    马国锋说,300多名职工和工友“白加黑”抢进度,已经连续“”了40多天,“春节肯定是要在工地过了。海原石峡口隧洞、唐正闸改造、惠农渠渡槽等工程,都是冬季施工,在外过年是经常的。

    “铁军”要啃“硬骨头

    2014年,“引黄灌区第一闸”的重建工程,被自治区水利厅摆上议事日程。这注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3.5万方高强度混凝土的浇筑和保养,面临着严冬低温天气的考验;6万平方米施工暖棚的温度控制,大量原材料的保温,完全依赖500个火炉释放的热量;三大工种、八个专业施工队的大量交叉作业,必须实现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

    2014年11月中旬,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这支专啃硬骨头的“水利铁军”,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项目部,快马加鞭开进了青铜峡。

    “工期形势极其严峻,打赢这场硬仗并非易事。”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局长余自业深知,这100天奋战,将是“魔鬼”三个月!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水利‘铁军’从来都是把困难踩在脚下!”余自业的动员令,让职工们热血沸腾。

    工期,像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质量,对于这项关系宁夏“粮袋子”安全的千秋工程,更是头等大事。各种考验接踵而至:设计与施工,进度与质量,物资需求与组织供应,气候的千变万化与混凝土浇筑要求温度稳定可控……

    “指挥部和项目部拧成一股绳,‘诸葛亮会’随时随地开起来,工程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大踏步推进的。”马国锋却信心满满。

    根据规划,今年10月,“第一闸”外围及绿化美化工程将整体竣工。届时,仿汉唐建筑风格的“引黄灌区第一闸”,将与中华黄河坛、黄河楼、108塔共同构成黄河文化的一部分。

    儿子不认识的爸爸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自主跑市场搞经营,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将发展的触角延伸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渤海之滨、陇沪川粤。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是常年驻扎在新疆水利施工一线的一名基层职工。奔赴新疆时,妻子正有身孕。三个月后,电话里传来了儿子嘹亮的啼哭声。于是,每天晚上,他都往家打电话,听听儿子的“呀呀”稚音。

    终于有一天,儿子喊了一声“爸爸”,他高兴得掉下眼泪,心里充满了温暖、欢喜和思念。

    儿子三岁时,对他说:“爸爸,给我唱首歌好吗?”他给儿子唱了一首《爱的奉献》,这是他唯一能完整唱下来的歌。以后每次通电话,儿子都要听他唱。

    儿子四岁时,他回家了。

    一进家门,他看到儿子趴在茶几上画画,激动地叫了声:“儿子!”孩子抬起头,惊诧地望着他,随即转身跑向厨房,“妈妈,有人来了。

    妻子喜极而泣,拉着儿子到他跟前,“儿子,爸爸回来了!快叫爸爸呀!快来!”他迫不及待地想抱抱孩子。

    “你不是爸爸。”儿子躲在妈妈身后,坚决地摇头。

    看来,儿子只认声音,不认“真人”。

    他来到卧室,用手机拨通了家里电话。像往常一样,电话里传来儿子的声音:“爸爸——

    他哽咽了:“儿子,爸爸给你唱歌,好吗?

    他又唱起了《爱的奉献》,边唱边走出卧室,来到客厅,走到儿子身后,继续唱着,但是悄悄地挂断了电话……

    终于,儿子循着歌声转过身,“爸爸——”儿子哭了,一家三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类似的故事,水利施工一线有很多,”他说,我只是水利“铁军”中的普通一员,不要点出我的名字。

    铮铮铁骨亦柔情,耿耿丹心谱赤忱。余自业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磨砺与熏陶,“铁军”精神已化为一种责任、一种文化、一种情结,融入宁夏水利人的血液,引用习总书记新年献词中的话,就是“蛮拼”的。

    秉承这种品格和气质,宁夏水利“铁军”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足迹,竖起了一座座巍峨丰碑。(记者 王健 凌雁)

 

  来源: 宁夏日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