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宁夏省一次初中毕业会考

04.01.2016  09:32

初级中学学生毕业会考经过详情。

成绩表。

  当下,国考、高考、中考、小升初等等,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从宁夏有关部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5年宁夏报名参加高考人数已达6.77万人。虽然考生人数列全国之后(与北京市相等,超过海南、西藏及津沪),但若按人口比例则居全国第二,这说明宁夏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普及已居全国前列。由此想起旧时宁夏省的教育情况。

   成立毕业会考委员会

  民国期间宁夏省没有高等教育,中等学校寥寥无几,即宁夏师范、宁夏中学、中卫中学、宁夏女子中学、贺兰中学等校,前后学生不过2000来人,毕业学生仅有区区几百名。抚今追昔,真是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因档案编研工作,笔者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档,见到几件民国宁夏省初中毕业考试的档案。之所以引起笔者关注,是孟长有、吴尚贤、黄震华、黄光筼、徐梦麟等几个熟知的名字。

  1938年6月,为进行初中毕业考试,宁夏省依据部令订立了《二十六年度初级中学学生毕业会考办法》,规定本省初级中学应届毕业生均需参加考试。会考科目有:算学、国文、理化(物理、化学)、史地(历史、地理)、外国语。6月25日,宁夏省初级中学毕业会考委员会成立,委员长由教育厅长时子周担任,委员为崔祥生(主试委员)、朱启寰(辅导员)、赵光宸(秘书主任)、王建新(教厅科长)、黄光筼(教厅科长)、樊应福(督学)、徐梦麟(宁师校长)、梅无瑕(宁中校长)、沃敏(女中校长),委员会设典试股和事务股,并对监视员、命题兼评阅员、勷校员等进行了任命。6月29日,毕业会考在银川举行,上午国文,下午理化和史地;30日上午算学,下午英语。各科考试时间,史地一个半小时,英语一小时,其他均为两小时。

   全省初中6人毕业

  毕业会考当日,18名会考委员及相关工作人员悉数到场,但参加考试的学生屈指可数。据《宁夏省二十六年度第二学期初中学生毕业会考情形报告书》(简称《会考报告书》)称:“查本届初级中学毕业会考学校为省立宁夏中学校暨省立宁夏女子中学校,会考学生共二十二人(有7人为1938年4月由中卫中学转入宁中——笔者注),计男中十九人、女中三人。”考生人数实在是少得可怜,这也反映了当时宁夏教育落后之窘境。考试人数少,那么成绩又如何呢?《会考报告书》介绍了这次考试结果,各科成绩完全合格的学生为:张远昭(女)、任荣、吴尚贤、黄震华、张永堂、李茂坤等6人;一科不及格的学生为:王宏治、包宇、任棠、刘希、刘德元、高维新、孟长有、白汶玉等8人,他们均吃了洋文的亏,因英语不及格而暂时毕不了业。

  除去会考五科,学生的其他副科也要成绩合格,即公民、生物、生理、图书、音乐、劳作、童军、体育、操行等。按照先前所订会考办法,学生各科全部及格者,毕业证书先由教育厅验审并加盖“毕业会考及格”图印,由学校发给学生。会考一科或二科不及格者,准其参加下届会考,合格者方能毕业(二次仍有不及格时,以后需考试全部科目),而三科以上不及格者则须留级。获得一纸初中毕业证书如此之不易。

   名师与才俊

  本文所提及的人名,也许有些读者并不熟悉。应该说,会考委员们多是当时宁夏省教育界的名师,而考生可算得上青年才俊,他们日后多有所成就,成为栋梁之才。现将笔者所知,简介如下:

  时子周毕业于清末保定优级师范学校,著名回族文化名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抗战期间曾任宁夏省、湖北省教育厅长,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副理事长,著有《回教教义百讲》《古兰经国语译》等。

  朱启寰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31年任山西大学第一任英语系主任,太原沦陷后避难至宁夏,被马鸿逵聘请重用。

  黄光筼曾任宁夏中师、宁夏中学、女子中学校长,宁夏省参议会议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就任宁夏文史馆馆长、民盟宁夏区委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梦麟曾任宁夏师范学校、宁夏中学校长,改革开放后出任宁夏文史馆副馆长、名誉馆长。

  孟长有参加毕业考试后,即奔赴延安。1940年初,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不久,受组织派遣回宁夏开展地下活动。同年4月,因叛徒告密而被捕。1941年4月17日被国民党当局活埋,牺牲时年仅25岁。

  吴尚贤1946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水利系,著名水利专家。主持了新中国成立后宁夏第一条新渠的修建,人称“宁夏水利活字典”。曾任宁夏水利局副局长、副总工程师,宁夏政协副主席等职。2001年去世,享年81岁。

  黄震华毕业于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著名土壤学专家。曾任宁夏农林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宁夏科协主席,自治区政协常委等职。2013年去世,享年90岁。

  刘德元毕业于西安陆军大学西北参谋班,知名统战人士。曾任民革宁夏区委会主任委员、宁夏黄埔同学会会长、宁夏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2014年去世,享年93岁。张久卿文/图

   链接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厉行中学毕业会考,是当时中国基础教育评价制度的重大改革时间。此前,在部分省份也曾有过类似会考之类校外考试制度的颁行和实施,用以监控中学教学,整顿中学。民国时期中国开放程度较高,欧风美雨影响到中国的各个领域,会考制度虽非全属舶来,它的形成、发展、实施以及操作方法却受到来自异域的影响。民国时期,教育界决策中欧美派人士占优势,他们对西方考试制度非常熟悉并进行研究,特别是王世杰、陈立夫等任教育部长时,对英法会考制度情有独钟,他们在作出会考这一重大决策时不排除对国外会考制度的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