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表达爱切忌“模式化”

09.05.2016  17:56
■新闻背景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母亲节是歌颂母爱的日子,也是感恩的日子。社会各界现在也越来越注重母亲节这个非正式的节日,举办各种活动,为的就是博得母亲一笑。(新消息报5月8日03版)
  从这两天母亲节的各类报道看,为了在母亲节表达“”和“孝心”,不少地方越来越显得“模式化”“固定化”:有的公司要求员工给母亲写一封信,有的公司组织职工举办以庆祝母亲节为主题的茶话会。结果不难想象,对于部分成年人而言,以这种方式表达爱,显然不够自然和默契。
  当然,给母亲写信也罢,跟母亲座谈也好,噱头不外乎感恩、谢恩,回馈母爱,传承孝道。但是,对于子女,爱怎么表达,每个人可能有所不同,有的人只做不说,有的人不做也不说。同样,对于母亲,收到子女的一封书信,或许不是感动,而更多是别扭。在一定程度上说,母亲节给母亲写一封信,实在有一点强人所难。
  这几年,类似“携母游全国”的新闻各地都有,不胜枚举。似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成为许多人争相模仿的行孝方式。有的开车,有的坐车,有的步行,还有的推着轮椅。殊不知,子女携母环游中国,作为每一个子女,在为这样的孝心感动之余,恐怕还会为这样的孝亲敬老感到一丝心酸——老人要遭受一路颠簸之苦!
  至于不少地方所倡导给母亲洗一次脚的类似活动,尽管人人熟知,却未必都愿意随风跟进。
  《荀子·正名》记载:“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母亲节表达爱,说到底是对孝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值得肯定。然而,孝的表达方式在不断发展变化,不同的生活背景下,人们选择的尽孝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每种孝道都传递出同样幸福的滋味。比如,我们可以带着父母去唱歌或健身、看戏或逛街、吃饭或旅游,甚至只需陪伴。这些,在普通人眼里都不算什么难事,但普通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子女与母亲之间传递的却是不一样的亲情和温暖。
  因此,母亲节表达爱切忌“模式化”,孝亲敬老,每个人都是实践者,也可以是创新者。感恩回报、知行合一,才是孝亲敬老的最高境界。孝亲敬老是存在于人内心,而不必过分强调以何种方式表达。否则,就是对孝亲敬老、感恩教育的一个误导。 (特邀评论员 禄永峰)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