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日——来自战“疫”前线的记者手记

06.03.2020  18:12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在抗击疫情阻击战最吃劲的阶段,我跟随宁夏第四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前往战“”前线采访。

  在这里,每一天都让我深深感受到自由呼吸的宝贵,我被医护人员不畏生死的精神感动,更为举国之力驰援湖北,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巨大付出所震撼。

  冬将尽,春可期。希望能记录下特殊时期这座英雄城市的点滴,见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力量。

  2月15日 周六 九省通衢按下“暂停键

  飞机升入云端,舷窗外一抹淡黄逐渐隐退在夜色之中。

  是的,飞机航向东南,目标武汉。若在平时,这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旅行,但此时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武汉肆虐,那里是没有硝烟的战争的主战场。

  平稳飞行后,机舱的灯光亮起来。医疗队员们有的三三两两交谈、有的闭目养神、有的翻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他们当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前往武汉,却没料到是以救援队员的身份。

  2小时航程过得极快,下降时舷窗外起了一层薄雾,临行前天气预报显示武汉降雪。飞机安全着陆,没有想象中雪花纷扬的景象,一堆一堆小雪包在机场边散落着。走出机舱,迎接我们的是冷冽的空气和空荡荡的大厅。和我们一样,这天陆续从全国各地赶来增援的救援力量陆续在机场集结。

  “宁夏队集合,随身行李不要放在地上,马上出机场。托运行李随后运到驻地。”从廊桥走出后,团队负责人迅速把大家集结起来,行至接机大厅出口,有序登车驶往驻地。

  大巴车驶上高架路,我开始打量这座首次到达的城市。初春的雪夜,灯火通明的城市,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被定格在寒冬。路边的霓虹灯,显得无精打采。高高低低的建筑里透出的万家灯火,似乎在说明这座城市,以一种特殊方式在运转。一路上,同行的医护人员们大都默默无言地打量这座即将投入战斗的城市。

  不到武汉,支援力量的数字仅是一个概念,难以具化为图景,抵达驻地光谷·长江青年城后,运送各路支援力量的大巴车一眼望不到头,排队近2个小时,10多分钟才能等到一趟电梯,走进房间安顿下来已是23时。虽不便,却信心满满,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2月17日 周一 兼职“理发师”显身手

  战场上,战士们上阵前有个惯例——剃光头,万一头部受伤减少包扎障碍。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理发也能减少白衣战士的感染几率,作用相似。

  “刷刷刷、嚓嚓嚓……”电推子和剪刀纯熟搭配,速度很快,如果只看王晓霞的理发手艺,会误以为她是理发师。

  今天,来石嘴山市自惠农区人民医院的护士王晓霞很忙碌。来武汉前,她知道即将迎战病毒时自己和同事们的一头秀发留不住,索性带来了全套理发工具。“我学过理发,别的不敢说,给大家理个头还是没有问题。”她笑呵呵地说。

  没有遮布,拿来套洗衣机的大塑料袋撕个洞罩在理发人身上。虽然大部分人都剪成短发,王晓霞也考虑到美观。“你这个头型就要剪成‘金龟子’的样子,没有刘海啦。”给一位护士剪发前,她事先声明。

  “你放心剪,又不是选美,咱要去救人。”天津医疗队队员给她宽心。

  王晓霞的理发“手艺”传得飞快,给宁夏医疗队的同事们剪完被邀请到19楼,一间专为她准备的理发间里,业务从宁夏扩展到全国,天津、吉林、河北、云南等地的医疗队员们在屋里排着队。

  王晓霞从9时忙碌到22时。她错失了一天练习穿脱防护服的时间。面对随时可能进舱的情形,熟练穿脱防护服是队员们抵达武汉后的“重要功课”。“明天就要考试,晚上再抱抱佛脚。”天色暗沉下来,她疲惫却乐呵呵地回房加班,准备第二天的考试。

  2月18日 周二 零感染!零感染!

  零感染,坚决为医务人员守住这条底线。

  这是宁夏援助湖北疫情防控前线指挥部的明确要求。为了守住底线,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这一天,比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早10天抵达武汉的宁夏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派出了12名院感专家,对两天以来队员们的练习进行考核。

  方舱医院是宁夏第四批医疗队进驻的战场,已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战斗近一周的第二批医疗队有经验优势。视频上看到是一回事,但身临其境是另外一回事。

  上午,医疗队几位队员穿上了尿不湿,“尿不出来,都还年轻,谁还用过这玩意儿。”医疗队员张炳瑞笑说。“等你们进去就由不得自己了。”第二批队员闫荣对他们说。

  在方舱医院工作6小时,加上准备和脱衣消毒的时间,整个过程耗费8小时至10小时。在此期间不吃喝,因此进舱前4至6小时医护人员便调整自己的饭量,尽量不吃,水也少喝。

  今天的考核持续了5个小时,所有队员们经过理论考试和实操全部通过,意味着他们能够进入方舱医院工作。

  何时进舱?等待通知。

  零感染,对我们几位随队记者在武汉期间的活动提出了严格要求,必须时刻做好防护。

  2月19日 周三 一座城的英雄主义

  英雄武汉城、英雄武汉人。武汉的全部力量都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56岁的江春生职业是出租车司机,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担任东西湖区志愿者,义务为来往驻地和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接送服务。

  “感谢全国人民,感谢宁夏医疗队,如果没有全国的支援,武汉真的要垮了。你们能来我们很高兴,我们都是统一调配,完全义务,只要我的车闲着,完全可以为你们服务。”江春生操着一口武汉普通话说。

  疫情期间,武汉市能够上路的汽车必须提供和疫情相关的通行证,否则寸步难行。25岁的刘洋职业是开网约车,他坦言,当志愿者是“家里实在待不住了,想出来做点事。”武汉人把吃早餐叫做“过早”,“我们过早种类多,想起来就要流口水,这段时间最艰难,这疫情难搞,但一定会过去,我们有信心。

  保卫大武汉,志愿者有功。在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像江春生和刘洋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不计酬劳、不嫌麻烦,听从统一调配指挥,只有一个目标,让武汉早日再次运转起来。这座暂时停摆的城市里,没有前后方之分,没有一二线之别,所有人共同为击退疫情努力。

  钟南山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坚韧实实在在地蕴含在很多人身上,灾难面前,他们不计个人得失,而是全扑上去尽全力应对,这既是个人的英雄主义、也是一个座城的英雄主义。

  2月21日 周五 护目镜里的泪与汗

  穿上防护服10分钟就能出一身汗,在舱内工作6小时,全程不能吃喝,身体的任何不适也难以顾及,脱去防护服像重获新生。

  但在方舱内奋战的白衣战士们看来,这些劳累不值一提,让患者们早日出院,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医疗队员马刚在查房时,一位住院几天的30多岁的男性患者找到他,很焦虑。

  他入院后,妻子带着小儿子在家,大儿子放在亲戚家看管。他刚得知妻子和大儿子也发烧了,情况可能不妙。他想请医生通融,期待出院核酸检测时能将他安排得靠前一点。“他心急如焚,一心要出院照顾两个孩子,把妻子换进来住院。”马刚边说边摇头,这次疫情对很多家庭而言是巨大的打击,医护人员在尽力救治患者的基础上,更要对患者给予心理疏导。

  一位38岁女病人的丈夫因新冠肺炎去世,她没有送最后一程,情绪激动,哭闹不止。医生马汉宁和她聊天时想方设法舒缓她的悲痛情绪,得知她还有一个女儿,开导她要为自己和女儿继续坚强地活下去。经过他的开导,女病人情绪平缓后给马汉宁说,“我要在方舱医院把病治好,和女儿共同面对明天的生活。

  不少武汉家庭在这场疫情中变得支离破碎,但是武汉人民在疫情中展现出的不服输、坚韧和乐观也传导给医疗队员们。“护目镜下端有个凹槽,我们头上的汗水顺着护目镜向下流淌,我们知道很多时候那里面泪水比汗水更多。”马刚说。

  2月22日 周六 妈妈,只想静静地看着你

  战疫,医护人员无周末,疫情一日不退,他们一日难休。

  但周末却最是思家时,白衣战士们救治患者不怕苦和累。但离家多日,父母、伴侣、孩子是他们最大的“软肋”。

  这个周六15时,一班医护人员将进舱接班。早早到达方舱医院广场,久违的正午阳光普照江汉平原,大家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家常。

  来自固原市原州区人民医院的曹艳每次和儿子视频,儿子都不想挂电话,“儿子说啥也不想说,就想静静地看着我。”说着,曹艳眼角湿润了。面对儿子的询问,她只说:疫情结束就回家。”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张华萍奔赴抗疫一线时女儿1岁2个月,“现在1岁3个月了,我想她,但是不敢视频,害怕情绪绷不住。”说完她深吸一口气,调整呼吸,站起身准备换防护服。一场“说走就走的战斗”,让白衣战士们匆匆和家人告别奔赴一线与病魔抗争,他们憋着很多心里话,想面对亲人一吐为快,但现在胜利还没到来,唯有坚持和克制。

  2月25日 周二 理性直面“暴风眼

  从出发时的匆忙到走进武汉天河机场的疑惧,再到简单安顿下来四处奔波采访。在目前很多人谈之色变的武汉,我们已经工作了10天,“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待够一个隔离期了。”同行的宁夏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米龙开玩笑说。

  这些日子里,我们的心态也和在病区的医护人员一样:起初有些忐忑不安,但面对一线的白衣战士、志愿者、市民等采访对象依然以饱满热情投入其中,看到医护人员英勇冲锋在前、志愿者自觉服从调配、全国的支援力量通力配合,源自于心底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在街道、社区、医院等地,除了特定防控人员穿着防护服佩戴护目镜,大部分人的防护措施是戴口罩。有时甚至在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处在“暴风眼”中心?

  但必要的防护措施,依然让生活变得“拖泥带水”。每天晨起,先将楼道的公共区域用消毒水喷一遍,随后开窗通风,再进行室内消毒。屋里设置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半污染区对应卫生间,清洁区对应起居区域,各放置一双拖鞋,在规定范围使用。外穿鞋不放进屋,出门时在门框“分界线”换鞋。手部清洁必不可少,采访随身带着酒精小喷壶,常做手部消毒更保险。

  我们在武汉,心无所惧、勇往直前!

  2月29日 周六 暖心的小食堂

  每次下班,就想喝水喝水再喝水,太渴了!这是银川市中医院的护士武艳走出病区最大的感受。被防护服包裹的几个小时,他们不能吃喝,身体还流失大量水分,极端情况下会造成低钾症。下班后,各类功能饮料颇受欢迎,“下班一口气能喝完一瓶,解乏。”武艳说。

  救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医护人员实行四班倒工作制,每6小时一换班。有人凌晨3时回到驻地,也有人凌晨1时起床上班。除了一日三餐,在医院清洁区和每支医疗队驻地设立了“深夜食堂”,食物大都是能够短时间补充热量的方便食品,泡面、牛奶、面包、点心、水果、矿泉水、功能饮料等等。夜归人,腹中空空,一碗平素普通的泡面,就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满足感。在宁夏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驻地零食区旁的小黑板上,写着一段暖心话语:随意选择,备货充足,医疗队员们辛苦了!

  3月1日 周日 一碗凉皮解乡愁

  离家多久会想家?答案各异,但在湖北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们不但想家,还想念家乡的那一口美食。这天,一辆汽车从千里之外的石嘴山赶往湖北,先后到襄阳和武汉,车上装载着500份大武口凉皮。“中午知道车在路上,我们一直在盼,在银川的小伙伴说他们都吃不到大武口凉皮,还是感觉挺幸福的。”宁夏医疗队队员赵娟高兴地说。

  香而不辣的油辣椒、爽滑筋道的面皮、多汁的面筋,以往平常的家乡味道,让医疗队的队员们反复回味。抗击疫情期间,宁夏本地的企业、个人纷纷行动,向在湖北的宁夏医疗队运送家乡食材,这些食材不断补充到援助武汉的各批次医疗队驻地,肉臊子、肉面子、胡麻油、手抓羊肉、酱牛肉、凉皮……

  曾经平常的事情,在疫情时期显得那样与众不同,一碗臊子面、一份手抓羊肉、一碗凉皮,让每个人在他乡收获惊喜,救治病人时充满劲头。

  3月3日 周二 静待春暖花开

  3月2日全国新增确诊125例,湖北新增确诊114例。单日确诊病例为多日来新低,这个消息令人振奋。

  “C舱关闭,患者合入A舱和B舱,从2月下旬到现在,是床等人了,每天治愈出院患者人数多于入院患者。”这天中午,负责武汉客厅方舱医院B厅救治任务的宁夏救援队队员冯珂高兴地说着近期的变化。

  经历了封城、居家隔离、集中收治、精准治疗等阶段,随着全国各地医疗救援力量源源不断地汇集,武汉疫情防控也由胶着状态转入“总攻”。

  治愈率不断提升,出院人数增加,决战时刻已经到来。

  前不久,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说,中国方法是目前唯一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

  在武汉,这种感受更加深刻,为了挽救生命,太多的人贡献着智慧、力量和爱,他们埋头苦干,他们是真的英雄!

  走出帐篷,我望向不远处的金银潭医院,一个多月前,这里是疫情的漩涡中心,灰色情绪弥漫、扩散,但今天一切都在众志成城中发生着改变。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期待武汉重启!迎接春暖花开!(记者 张贺)

宁夏第五批、第六批援湖北医疗队今天凯旋
  随着湖北疫情防控形势一天好过一天,银川新闻网
宁夏两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凯旋
  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新华网
宁夏237名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返宁
  新华网银川3月17日电(记者 谢建雯)17日,新华网
到武汉的那一刻 我才体会到“逆行者”的深刻含义
  新华网银川2月27日电 “病毒来了,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