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志清与茶树菇的不解情缘

07.10.2017  01:07

  早上9时还在菌架上“茁壮生长”,中午就上了百姓餐桌。如今,“祖籍”南方的茶树菇已在隆德县扎根,宁夏百姓坐在家中就能吃到新鲜爽口的南方茶树菇。而将其从南方引入宁夏种植的,是隆德县城关镇三合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宁夏圣缘菌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柳志清。

  高中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柳志清,孤身一人前往宁波打工,在那里首次接触到了食用菌栽培技术。

  当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务工、寻找致富路时,学到手艺的柳志清于1997年返乡创业。

  “当时,隆德市场上销售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杏鲍菇等6种,而本地种植的只有平菇。”柳志清说,“要做,就做没有的,不能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经过3年“卧薪尝胆”,2012年,他将目光放在了金针菇上。

  一年后,柳志清发现,金针菇只能卖鲜货,难贮存。合作社金针菇的年产量是1吨,而隆德县的市场份额仅300公斤,虽然是独家种植,销售渠道也较顺畅,可前景并不乐观。

  2014年,在中国国际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博览会上,柳志清相中了茶树菇。博览会结束后,他开车前往茶树菇的发源地江西广昌。

  茶树菇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25℃,湿度要求是90%,北方气温冬春偏低,且气候太干燥。先后6次上门求教,对方被柳志清的诚意打动,从配料、菌种制作,到生产、出菇的管理,手把手传授给了他。

  2014年,柳志清首次种了8万袋茶树菇。没有接种箱,就到南方量好尺寸,回来买了板材,请人制作;没有灭菌锅,他就去“复制”人家的核心技术,根据自己所需重新设计,找电工焊制。

  2016年初,柳志清发现他从福建和广西引来的母菌出现了褐色斑点,影响了茶树菇的产量和品质。他着了慌,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在隆德县做课题的宁夏农科院专家。“经过查看,发现斑点主要是因为母菌老化,需要及时提纯和复壮。”宁夏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郭生虎说。于是,他们将母菌带回中心,复壮后将其作为母种,指导柳志清进行生产。

  从此,柳志清与宁夏农科院结了“亲家”,只要合作社出现技术上的问题,一打电话,专家们就会及时赶到现场指导。

  目前,柳志清已建立茶树菇菌种培育和栽培恒温车间2000平方米、2个保鲜库,年产茶树菇100吨,产值近200万元,茶树菇销往银川、兰州、西安等地。

  “现在最大的困难是销售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以快递的方式包邮送货上门,最迟第一天下单第二天到货。”柳志清说,由于销售渠道受限,年300吨的生产能力,只能生产100吨。在宁夏农科院的帮助下,他们正在探索茶树菇粉、罐头、休闲小零食等的研究开发,以此提高茶树菇的附加值。

  “茶树菇只是食用菌的中端产品,下一步打开市场后,我们将与宁夏农科院合作引进试种高端羊肚菇,让宁夏的食用菌市场更加丰富。”柳志清说。(记者 张瑛)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