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林 科学发展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大力培养全民生态意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首先要促进人们生态意识的养成,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环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要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建立完善的生态教育机制,运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普知识,将生态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中,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牢固树立规划在生态建设中的权威地位。科学的林业规划是建设的依据,要通过生态规划对地区自然、资源、经济、环境的综合调查,全面分析生态资产和生态特征、生态过程及生态问题、环境资源的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评估人与自然的和谐度,从而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划体系。就吴忠而言,无论是加快沿黄经济区建设,还是建设宁夏生态文明示范区,都需要确立较为完善的中长期规划来指导建设,规划是前提,规划要贯穿于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用规划指导建设,用规划约束管理。目前,吴忠市已结合城市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及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等综合情况,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编制了《吴忠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吴忠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吴忠市城市绿线规划》,这是今后吴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依据。但绿地系统规划,不能只画在纸上、挂在墙上,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加以落实,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特别是我们规划的林地红线、绿地红线确定后,各级政府及开发商等不能再以种种理由加以侵占、蚕食,随意改变绿地范围或调整绿地位置,要真正将绿地系统规划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居住区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等各个环节,确保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
三、全面推行造林绿化目标管理责任制。生态林业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政府行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造林绿化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任务和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实行领导任期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分解目标任务,严格进行考核,把生态林业建设的任务、责任和成效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快建立健全生态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要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基本方针,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维护林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造林育林积极性;要鼓励林业企业和造纸等利用木材做原料的企业建设原料林;要逐步完善经济、技术扶持政策。在投入方面,把公益林建设、管护投资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使商品林建设享有长周期、低利息的信贷政策,使造林者能得利、植树者受其益,形成有利于刺激林业发展的良性机制;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加强科学技术培训。
五、进一步拓宽林业生态建设投融资渠道。林业生态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要坚持国家、集体、企业和农户一起上的原则,政府要逐年加大对林业经费的投入,把对林业的投入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以保障生态林业建设的资金。同时,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不同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投入生态建设。在落实好各项任务的同时,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力争使各项生态建设所需资金逐年增加。
六、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建设长效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必须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要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建设法律制度,政府必须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健全管理体制,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举报制度,设立举报接待日、举报热线、举报信箱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出明确处理,同时,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通过群防群治,实现生态建设和管理的全民监督,巩固建设成果;要建立规范的考核激励机制,将生态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定期督查考核,激励各级领导决策层推行环境友好、生态合理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方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把“以人为本、崇尚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现代生态理念融入到林业生态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五个吴忠”建设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发展成效。
(拟稿:吴忠市园林管理局 伊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