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苦甲天下”告别——来自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产业扶贫报告

17.10.2017  19:37

徜徉在八月流金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勃勃生机伴随着田野中的阵阵笑声扑面而来:一粒粒鲜艳欲滴的红枸杞,连续5年获得欧盟有机认证,进入欧洲餐桌;一片片万寿菊花瓣中提取出叶黄素,加入饲料中,让欧洲、北美的三文鱼肉色更加靓丽;一颗颗口感绵软滑润的马铃薯,沿“丝绸之路”漂洋过海,成为中东国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

展现眼前的情景如果不是亲目亲历,很难想像,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伴随着当地一个个产业兴起,走出封闭的山门,渐渐融入全球经济发展链条,获得脱贫致富的新机遇、新动力。

产业释放贫困区活力

同心县菊花台村4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马维兰,坐在炕上捏着一把摘枸杞挣来的百元大钞喜不自禁。

她的收入来自离家2里远、占地2万亩的润德庄园,一排排油绿的枸杞树缀满娇艳的红色果粒,在道路两侧绵延排开。采摘高峰期,从早至晚各色头巾攒动,周围村庄四五千名妇女摘果入篮,一天即有现金收入20余万元……

西海固地区沟壑纵横、生态脆弱,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坡构成伟人笔下豪迈壮观的“原驰蜡象”。这里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囊括西吉、海原、同心等自治区最为贫困的9个县区,占宁夏人口近三分之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区4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85.6%。

固原市委书记张柱说,近年来,西海固正在改变“土里刨食”的生产模式,把脱贫与产业紧密结合,紧盯市场打基础、扩规模、提标准,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向高端延伸。

到2020年,各项惠及贫困群众的产业,保守估计产出将达39亿元。”同心县委书记马洪海在机器轰鸣的项目工地,底气十足地给记者算账:种植业上,20万亩枸杞即将进入盛果期,一亩地老百姓纯收入5000元,年增收10亿元;8万亩园枣、50万亩玉米、35万亩中药材产值6.5亿元。养殖业上,一年出栏30万头牛,一头牛纯收入按最低2000元算,贫困群众可增收6亿元;羊、驴等产业还能再增收3亿元。此外各种劳务收入总计不少于13亿元。

宁夏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村民正在采摘枸杞。

马洪海说,以上只计算了有持续稳定收入的产业,仅这部分匡算,同心县到2020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可跨过万元大关。

在西海固,一批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农民开始向生态要效益,青山绿水已经成为他们的金山银山,绿色产业链的效益不可估量。彭阳县委书记赵晓东说,退耕还林后,保护生态成为干部群众的一种自觉行动,以往因农药污染一度绝迹的“中华蜜蜂”复归。

贫困群众养一箱蜂年收入1500元左右,相当于他们过去种15亩地的收入。”彭阳县还划定保护区助农养蜂,今年又扩大种植蜜源植物荞麦3万亩,目前全县养蜂已有8000箱,一个贫困村即可增收700万元。

现在,农户自觉禁用化肥农药保护蜂群,养蜂业也保障了贫困农户增收。”孟塬乡党委书记郭耀武兴奋地说。

产业对标供给侧寻增值

固原市市长马汉成认为,脱贫可以靠资金扶持,致富则要靠产业、靠市场,保证脱贫致富的长期效果必须要对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产业化要财富,向市场竞争力要脱贫持续性。

从养牛到养驴,贫困县也要向“上游”产业寻求增值。马洪海说,近5年,驴肉价格的复合增长率为18%,市场前景广阔,致富效应明显。为了“挖来”这一高端养殖产业,2013年起,他们连续3年拜访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30多次,以诚感人,终于在去年5月促成合作。由宁夏德泽农业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在同心下马关镇建设了标准化、规模化的万头黑毛驴繁育基地,去年9月首批自东阿阿胶引进的黑毛驴入园,到今年底存栏量将达1万头。

从去年到今年,驴和驴驹的价格翻了一倍。驴浑身都是宝,仅东阿阿胶一年就需要200万张驴皮,驴奶的营养成分99%接近人乳,目前驴奶冻干粉市场价格1公斤卖7000元,血、尿和驴胎盘经过精深加工可以提炼成生物药品,直接进入高端市场。”马洪海如数家珍。

宁夏彭阳县孟塬乡赵山庄采花工在忙碌采摘万寿菊。

农民种1亩万寿菊的收入比种1亩玉米高3至5倍,让土地生金,让产品增值。赵晓东指着脚下一片片橘红色万寿菊花告诉记者,今年彭阳县种植万寿菊2.3万亩,用于提取叶黄素。叶黄素是高档食品添加剂,目前市场在稳步扩大。彭阳引入的一家龙头企业直接向欧洲、北美等市场供应叶黄素。“与这样的企业合作,农民种植产品可以对接国际市场。

对标供给侧改革,实现贫困户、贫困村收益增值,离不开创新。同心县把“扶贫车间”设在村头,企业每招收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就可以获得10万元扶贫贷款额度。企业获得了授信额度、降低了财务成本,贫困户获得稳定就业。“招商引资政策,全国都差不多。”马洪海说,“我们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把国家给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打造成脱贫致富的产业竞争力。

产业激励拔 精神穷根

稳定脱贫的一个根本是要激发群众摆脱贫困的强大内生动力。针对“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当地政府和干部探索多样化的“产业激励”机制,扶贫先扶志,摆脱精神贫困。

过去政府白给白送,贫困群众拿到扶贫款还旧账、出人情、修危房,钱不一定能花在刀刃上。”泾源县委书记张立君说,现在不同,财政资金、银行贷款都跟着草畜、苗木、中蜂养殖等产业走,“干一项活补贴一笔钱,干的项目越多补贴越多。”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老百姓“动手见钱”,脱贫积极性大大提高。

以养殖安格斯牛为例,泾源县坚持“政府+银行+贫困户”的办法,即买进1头安格斯基础母牛需1.55万元,政府补贴2500元,银行贷款提供1万元,但贫困户自己必须要掏3000元。钱虽不多但可以激发贫困户的责任感,自己花了钱,就会把牛当宝贝精心饲养。

固原市还专门出台政策,要求农户贷款后先归还银行利息,完成“信用评估”后,政府再将利息全额补贴给农户。“发展产业时激励起农户的信用意识,能让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原州区区委书记杨文说。

在宁夏泾源县,养蜂人李云江在整理蜂巢。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即便劳动力弱的兜底户,也可以靠自身努力有产业、有余钱。”张立君介绍说,对于因残因病等致贫的兜底户,可以养殖中蜂。全县成立中蜂养殖中心让兜底户边寄养边学,掌握技术后领回中蜂,“养10箱蜂年收入1.5万元,就能彻底摆脱贫困。

在同心县扶贫产业园,生产羊绒、服饰、八宝茶等33家企业进驻,激活了2000多名村民的干劲,让贫困百姓在家门口变成了产业工人。原来只会干农活的石狮镇余家梁村贫困户李霞,在园区一家服饰公司已工作两个月,像她一样的78名妇女已可熟练地操作缝纫机,撑起“半边天”,她们对改变家庭穷困生活深信不疑。

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西海固,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历史时刻,一条通向繁荣富裕之路在不断延伸。

编辑:黄宝宁


附件:

同心县探索和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
  同心县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农业厅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宁夏代表团代表聚焦十九大报告热点   “宁夏新闻网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银川新闻网
宁夏五年累计减贫59.7万人
宁夏五年累计减贫59.7万人 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