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集贸市场走活双增双减一盘棋

28.11.2016  02:33
 

  “薛书记,今年养牛挣了5万元,还有市场的收入呢,日子好着哩!”日前,永宁县闽宁镇武河村党支部副书记薛选君走访时,村民苏小东从养殖棚里走出来,还没顾上拍拍身上的土,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

  武河村是一个移民村,有1880户8600人,移民群众是从西吉县迁移至此。“在无资源、无集体积累,连仅有的土地都是盐碱地的情况下,不起眼的武河村,该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乡亲们怎样能有幸福感?”这个问题困扰了薛选君很久。

  2015年初,银川市开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减少群体性信访事件、减少刑事治安案件增幅”的“双增双减”活动。武河村党支部书记马生昌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全村的“双增双减”采取针对性研究,想借助政策东风走出一条适合本村的精准发展之路。最终,他们把目光集中到发展村集贸市场上,充分发挥村市场辐射周边的闽宁镇木兰村、青铜峡甘城子村的区位优势,做活市场,就能走活“双增”这盘棋。

  时不等人,看准了就干。在配套设施、功能完善方面建设市场的同时,武河村发起创办了武河村赶集日,就近便捷、商品丰富,逐渐让集贸市场火了起来,规模甚至超过了一些乡镇的集贸市场。

  “现在集市有200多个摊位,每逢农历三、六、九就是赶集日。”薛选君介绍,村集体在集贸市场建设了14套营业房用于出租,如今集贸市场做活了,带动村民做生意增加了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因房租的上涨而大幅增加,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万元。“价位最好的时候,集贸市场黄金地段一平方米能卖过万元。”薛选军高兴地说,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石二鸟”的双赢效果。

  事实上,一个村集贸市场带来的效益还不仅如此。“以前增收没门道,村民农闲没事干就打麻将耍牌,甚至发生过治安案件。”马生昌说,而如今集贸市场从年初到年尾,大家都忙着做生意,想的都是如何发家致富,这两年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上访。

  “我们在做市场的同时,还规划了黄牛养殖、葡萄种植以及劳务输出三个村支柱产业,以此增加农民收入。”薛选君告诉记者,依靠村集贸市场营业房租金收入的村集体收入,村里对盐碱地进行改造,加快推进葡萄产业发展。如今全村葡萄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3158亩,使村民由原来种植玉米、小麦亩收入800元增加到2000多元。在争取到项目资金150万元后,武河村还建设了170栋标准化牛棚,而养殖户只需花费2000元,即可认领一个牛棚,苏小东成为返乡发展的受益者之一。“有了稳定的集体收入,我们也就有了做民生工程的底气。”马生昌说,如今村“两委”班子说话也是充满了底气。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座座崭新的农民新居整齐排列,学校、商店、市场、柏油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沉睡的“空壳村”在一点点地改变,由内而外焕发出新的生机。两年间,从起初的大雁南飞,到如今的返乡创业,更多的村民也选择像苏小东一样在家门口守望幸福,携手共绘发展蓝图。正是以一个村集贸市场走活了“双增双减”一盘棋,让武河村书写着脱贫致富的“传奇”。(记者 姬恒飞 范晓儒)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