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腰包鼓了服务村民“不差钱”

09.05.2015  14:29
 

    近几年上前城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都在200万元以上。村上有钱了,村民得实惠,一系列的便民措施让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不久前,由党员服务中心和便民代办点合并成立的党群服务中心在兴庆区大新镇上前城村正式挂牌办公。中心设有政策宣传、民政残联、医保养老、党员服务等服务窗口,并安排专人定岗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无缝服务。一系列的“反哺”回馈措施也将村民的致富力量凝聚起来让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多种经营拓宽村集体致富路

    随着城市的发展,上前城村从一个传统的“种粮”村变成了一个城中村,上前城村党支部依托银川汽车站,建设了四个仓储物流市场,不但解决了全村近百名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而且带动周边装卸、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2013年,我们又成立了劳务输出公司,仅仅组织村民为辖区的建筑工地做外墙保温就能创造2000万元的收入。今年我们又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按照每平米平均5毛钱物业管理费计算,一年就是600多万元的收入。这俩公司可是村民集体入股的,你说公司有了钱,村民能没钱吗?”上前城村党支部书记张华自豪地对记者说道。

    近几年上前城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都在200万元以上。村上赚了钱,村民自然得实惠。自2010年开始,上前城村已连续四年为全村4200名常住村民每人免费发放大米,2014年冬天每人发了50公斤,每家每户领到的大米差不多够吃一年。从去年开始,村上还为160名7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了每年400元的医疗保险。2014年成立的由文化大院和老年公寓组成的上前城幸福大院,既满足了当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又解决了村民养老问题。目前,老年公寓已经为14名五保户、特困户、孤寡老人等提供完全免费的居住和食宿照料。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