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能少 走近驻村引路人】马海宏:巧做“牛文章” 做大“牛产业”

21.11.2017  10:30

  11月16日,初冬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红阳村村部扩建工地,轰鸣的机器、忙碌施工的工人,全然看不出已经进入初冬时节,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在紧靠着工地一间仅有10多平方米大小的老村部办公室里,气温低的人都呆不住。一个脸膛黝黑、身材壮实的中年男子穿着厚厚的防寒服,正在伏案认真修改一份材料。“这就是驻我们村的马海宏书记。”红阳村村支书马军贵向记者介绍到。

  见记者来访,马海宏立即起身热情地招呼,“实在不好意思,办公室太小,坐都坐不下。”他一边解释,一边搬来几个小方凳招呼大家坐下:“明年,我们的办公条件将会明显改善,你们看,我们的村部扩建主体工程马上就要完工了。

  “这两天,我正忙着给村里落实肉牛产业扶持基金的事儿,乡亲们都盼着这笔资金呢。”马海宏边说边指着自己刚才写的材料,农牧局需要村里拿出一个方案才能给拨付资金,“这不我又在抓紧修改方案,不能耽误了村里的大事。

  憨厚质朴,踏踏实实,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这是红阳村驻村第一书记马海宏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马海宏(右一)到村民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跑遍全村“把脉问诊” 夯实党建谋求长远

  今年41岁的马海宏是吴忠市农牧局农技中心的高级农艺师,和土地打交道是他多年的“本行”。2017年3月,他主动请缨报名想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由此和红阳村结缘。

  红阳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1352户5899人,其中有260户1040人从宁南山区的彭阳县和泾源县搬迁而来,现有建档立卡户246户995人。

  摸清家底才能精准施策。初来乍到,马海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了个遍,迅速而准确地掌握全村的情况。

  通过一番深入调查,他很快发现了村里存在的一些老问题:比如村干部队伍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工作能力较弱,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缺乏致富产业,村民虽然有着养牛传统,但属传统粗放养殖,出栏慢,整体养殖效益低下。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红阳村要发展,必须得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作保证。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摆在马海宏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强班子、带队伍,为村里打造一个讲规矩、守纪律、战斗力强的两委班子,只有这样,才能奠定红阳村长远发展的组织基础。

  “红阳村两委班子是个新班子,村干部发展意愿强,但规章制度和程序规则等方面有待加强。”马海宏立即组织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提出要坚持村里党内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常态化,努力打造服务性党组织。他组织村支部书记、各支委共同学习“三会一课”制度和相关规定,并定期召开党员会议,组织大学学习领会党的政策精神;对于村里的重大事项,一律按规定程序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审议,切实做到民主决策。

  “党建工作太重要了,我们从马书记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很多程序性的东西,都是在他来了以后才规范起来的。”村支书马军贵深有感触地说。

   半年盘活养牛产业 脱贫致富定位精准

  贫困户要长久稳定脱贫,得有自己的特色产业项目。到红阳村后,马海宏针对大部分村民有养牛意愿但缺乏资金的实际,积极协调当地信用社为群众提供信贷支持,同时组织村干部和养殖大户到固原、盐池等地参观学习。他还积极向农牧局和扶贫办争取了50万元资金建立红阳肉牛产业扶持基金,用于为村民提供贷款担保及补贴利息,并联系吴忠市农牧局疾控中心在红阳村建立畜牧业综合服务网点,为肉牛养殖保驾护航。

发展养殖给村民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过去养牛几乎不赚钱,现在卖1头牛净赚4000元,真的要感谢马书记!”红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马志科站在自家的牛棚前乐呵呵地说。今年,在马海宏的协调下,马志科从信用社贷了5万元,将自家的养殖规模扩大到6头。前两天,家里的2头西门塔尔肉牛产下2只牛犊。“照这样发展下去,一年收入三四万元不成问题。

  解决了养殖资金和技术难题,村里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截至今年10月底,全村新增肉牛养殖户107户,增加肉牛289头,肉牛饲养总量达到1756头。

  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马海宏还指导村里创办了一家肉牛养殖合作社,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探路。他发挥自己的专长,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牧草和玉米种植规模,尽最大努力降低养殖成本。”

   群众增收成效明显 肉牛养殖大有可为

  得益于肉牛养殖效益的提升,今年年底,红阳村人均收入将达到5200元,比去年增长23.8%,村里也将实现脱贫销号。

  “找准了脱贫路子,必须坚持走下去。” 马海宏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眼下村民的养殖效益看,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是对的,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用绣花的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们的目标是将红阳村打造成肉牛养殖示范村,让肉牛养殖真正成为村民可持续增收的产业,让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对于红阳村的发展,马海宏信心满满。

  驻村的日子,忙忙碌碌,不经意间,大半年过去了。对于乡亲,马海宏使尽全力;对于家庭,马海宏有很多亏欠。他的两个孩子一个上七年级,一个还在上幼儿园,全靠爱人一人接送照顾。他的女儿曾经问他:“爸爸,你为什么不回来接我送我。”马海宏的回答是:“因为爸爸在的那个村子里有许多更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是马海宏,心心念念想的,都是红阳村,还有那里的每一个父老乡亲。(宁夏新闻网记者 贺璐璐 杨洲 徐静/文 祁瀛涛/图 马建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