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隆德县“三早”促粮食生产等两则

14.03.2017  15:33

  隆德县“三早”促粮食生产

  春播在即,隆德县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技术支撑,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区域均衡增产,筑牢粮食生产基础。

  一是规划部署早。针对少雨干旱的现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规划,种植冬小麦6万亩;计划种植玉米12万亩、马铃薯8万亩、小杂粮3万亩,油料5万亩;建设马铃薯万亩示范基地1个,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个,示范面积0.4万亩;小杂粮(蚕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个,辐射带动全县蚕豆新品种推广种植1万亩;开展马铃薯,玉米旱作试验展示11项;技术综合集成规范化示范0.3万亩;建立2个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其中,自治区财政项目示范区1个,示范作物马铃薯,示范面积1万亩;农业部项目示范区1个,示范作物马铃薯,示范面积3万亩,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二是物资调运早。全县农资经销企业和涉农部门共调运、储备各类化肥6321吨,各种农药20.2吨,地膜620吨(全膜560吨,半膜60吨),马铃薯原种150万公斤、一级种薯130万公斤,玉米种子7万公斤,蚕豆12.6万公斤,胡麻1.0万公斤,贮备抗旱救灾种子2.25万公斤,其中糜子1.25万公斤、荞麦1万公斤,确保农耕物资和良种及早到位。

  三是培训指导早。结合冬春科技大培训和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在重点种植局域,开展粮食作物新品种、高产配套新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生产综合技术培训,向广大农户发放粮食作物施肥建议卡、病虫害防治明白卡等2.1万份,提高种植户生产技能,增强病虫害防治能力。

  隆德县“八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

  隆德县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力争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达到8134元的目标。

  一是实施草畜产业增收工程。以张程、杨河、温堡、凤岭为重点,着力抓好多元化饲草料体系建设,建立基础母牛繁育区和育肥贩运基地,新建肉牛示范村25个、百头规模肉牛养殖场2个,种植青贮玉米3万亩,优质牧草3万亩。加强与高端市场对接,切实提高草畜产业效益。

  二是实施中药材增收工程。建立观庄什字河以北、沙塘马河路以西至新民东侧、神林辛平高速路两侧5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大田药材4万亩;培育网店、微店6家,建设高标准中药材烘干房5座,力促香雪中药材饮片及深加工项目投产运营,推动中药材产业向产加销全产业链转变。

  三是实施冷凉蔬菜增收工程。新建永久性蔬菜基地2500亩,设施蔬菜标准园300亩,在渝河流域建设2个蔬菜预冷、包装、销售集散地,新建组装式冷藏库20座,打造渝河流域万亩冷凉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提升蔬菜品质优势和竞争优势。

  四是实施林下经济增收工程。巩固27个综合林下经济示范点,发展生态养殖禽类15万只、驯养野猪0.1万头、梅花鹿500只、饲养蜜蜂1万箱。培育和发展林下经济新型经营主体,实行林下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是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增收工程。围绕隆张公路、隆泾公路、隆庄公路及312国道,发展壮大以休闲采摘、农事体验、农菜品尝、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锦山农场、陈靳清凉、奠安杨川、凤岭于河、观庄前庄、联财联合6个休闲农业示范点,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

  六是实施农民转产(业)培训增加劳务收入工程。以开展“冬春大培训、提振精气神”活动为开端,紧扣各村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结合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农民文化、科技、市场、营销等教育和培训,提高外出农民工劳动技能和生存本领,增加务工收入。

  七是落实农业惠农政策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项强产业、助增收政策的扶持,计划争取涉农项目15项,总资金46176万元,使项目资金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建立“财政+担保+金融+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农户”的金融扶持模式,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引领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八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村集体资产,扩大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范围,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