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靠补贴有的以体养馆

02.03.2016  09:30

  

  贺兰山体育场设有国际标准400米田径场、足球场,可容纳观众近4万人。本报记者 屈晓飞 摄

  大型体育场馆投资巨大,维护成本高昂,在满足公众健身锻炼需求的同时,如何与市场经营之间找到平衡,这是全国各地都会遇到的问题。事实上,近年来银川市和自治区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投入较多,但群众对场地和服务仍然产生了一些质疑。为此,记者走访银川市部分体育场馆,试图揭开它们的生存之道。

  市级场馆主导公共服务市场经营求突破

  银川市属体育馆(场)包括银川体育馆、贺兰山体育场,以及位于湖滨街的一座体育场和一座体育馆。但银川体育馆和贺兰山体育场有个“先天不足”的问题,那就是位置距离市中心超过了5公里。

  这个问题直到2013年才得到了改观。那一年中央电视台“谁是球王”民间争霸赛在银川火热开展,在银川体育馆举办的决赛通过央视的直播,让银川体育馆聚集了不少人气。借助这项赛事,银川市体育中心与八一乒乓球队合作,在贺兰山体育场打造了银川八一乒乓球训练基地,免费开放,还聘请教练指导大家打球,“现在这里每天都是满员,节假日更是得排队。”银川市体育中心副主任张学文说。

  为了吸引老百姓到银川市体育中心,管理方也想了很多办法。“银川市体育馆在限时免费,收费的项目也是低收费,借此人气越聚越高。”张学文介绍。实际上,两年来的中乙联赛,贺兰山体育场都是免票进入,而这在其他很多地方都不多见。

  有了人气后,下一步就要兼顾经济效益。此前,贺兰山体育场周边的闲置房屋,如今卡丁车、壁球、射箭等运动都可以在这里参与。此外,这里还受到了业内知名人士青睐,2015年奥运冠军张宁的国际羽毛球俱乐部也落户银川体育馆,不仅带来亮点,也给银川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带来高规格的起点。张学文说,今后银川市体育中心在以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力求经营上再有突破。

  而对于银川市湖滨体育场和湖滨体育馆来说,优越的地理位置,让他们可以市场开发上获得更多资源,场馆周边的房屋出租能够获得部分收益,但多数时候还得靠公共财政。市体育运动场地管理所所长张晓军介绍,湖滨体育场是完全对外免费开放,湖滨体育馆则是一直贯彻低收费,“实际上银川市政府对市级体育场馆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包括场馆的大型修缮,而这也帮助我们更好地为公众带来优质的健身休闲场所。

  宁夏体育馆以体养馆自身“造血”谋出路

  在银川,说起体育馆的历史,还得提起宁夏体育馆。位于银川市光明广场的宁夏体育馆建于1998年,是一个集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大型展览、全民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场馆。

  2003年起,宁夏体育馆开始“自收自支”,用宁夏体育馆副馆长张建忠的话说,从那时起,宁夏体育馆走起了“以体养馆”的自身“造血”之路。

  养活自己,首先要立足主业。张建忠介绍,宁夏体育馆将篮球、羽毛球资源用足,这些场地也是体育馆最大的优势,27片羽毛球场和3块标准的篮球场、20张乒乓球台,365天开放,养活自己不易。现在,该馆多次承办“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谁是球王羽毛球民间争霸赛”等多项全国性大赛,积累了承办比赛的经验。此举吸引了不少商业赞助,而且促进了场馆内体育用品的销售。

  此外,深挖内部潜力,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也是宁夏体育馆“造血”的重要之举。张建忠说,宁夏体育馆有着黄金的位置,但也有它的局限。“这个馆算是一个老馆,不像新型的综合体育馆配有游泳馆、篮球馆。这种现实条件下如何更好地生存,只能从内部挖掘潜力。

  现在,宁夏体育馆将馆内的空间高效利用起来,开办了跆拳道、散打、泰拳、少儿舞蹈、街舞、拉丁舞、瑜珈等培训班,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职教练员授课。这些体育娱乐项目使宁夏体育馆成为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好去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当然,体育馆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公共属性也不能减弱,现在宁夏体育馆在主要节日都有免费开放的政策,为的是更好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要。”张建忠说。

  ■记者手记

  两难的体育场馆

  提到大型体育场馆,对于公众来说是健身休闲的好去处,而对于管理者来说,兼顾了公共的社会服务属性和市场属性的场馆,管理起来是个难题。一味地向公共倾斜,面临着巨大的经营成本,而要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则又偏离了它的初衷。

  所以暂时来看,体育场馆多数还是在靠政府补贴生存,有关部门对大型体育场馆的补贴政策还会继续,这能保证场馆基本的公共服务,但如果想更好地发展,体育场馆还得自己想辙。

  至于场馆全部免费开放的问题,并不切实际,适当的收费保证了场馆的日常管理,也可让参与者有效地加入进来。

  实际上,在体育产业还没有欧美国家发达的当下,应该鼓励体育场馆多自身“造血”。换个角度,场馆通过商业经营获得资金收入,除去日常开支,剩余的这些钱还是要用到场馆、器械的维护和升级上,最终还是用到了公共体育的支出上。

  记者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