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田把式” 今日当老板

02.06.2015  18:25

  随着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兴泾镇不少农民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但“失地”不意味着失去致富路,兴泾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产业,为失地农民搭建再创业的新平台——       

  “等到今年11月建好了,到时候我和媳妇也去开个店。”最近,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村民殷成刚心中一直念叨着一件事,那就是等镇上小商品城建成了,他也想去经商做个生意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批区市重点项目的落地,让不少和殷成刚一样的兴泾镇农民失去了曾经赖以为生的土地。但是“失地”不失致富路,在转型做新型市民的过程中,昔日的“田把式”也要转行当老板。 

  “俺种了10年大棚,赶上市场好,一年两茬菜,也就收入2万元钱。”今年49岁的殷成刚,原本家里有两栋蔬菜大棚,去年因为银川市第九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在村上落地,他家的大棚被拆迁了。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曾让殷成刚和家人一度担忧未来的生活。但如今,他却着实感到满意。“征地补偿了16万元,村上又帮我找了份看停车场的工作,现在我和媳妇一起打工,每个月固定收入有2000多元钱哩。”转型过上新生活惹人羡慕,但是殷正刚心里还有更长远的打算,那就是要用好补偿款开店自己当老板。 

  西夏区兴泾镇党委书记邵中宏告诉记者,回族人口占98%的兴泾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银川铁路综合货场、中石油500万吨炼油项目、中石化4580等项目的落地,改变了十里铺村、黄花村和泾华村村民们原有的生活。让北三村的农民有序向镇区集中,就业增收成为当前重要的民生工程。“镇里每逢集市,活畜交易、穆斯林手工制品和传统小商品的销售都特别火爆。”邵中宏表示,回族群众有经商的传统,这也成为兴泾镇为失地农民再造致富饭碗的优势。针对这些特点,兴泾镇大力发展以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物流集散为主的商贸物流服务产业。今年3月,西夏区政府投资1.5亿元,在镇区中心启动建设了兴泾镇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园区暨农贸市场项目,为这里的失地农民搭建了再创业的新平台。

  “计划引进义务小商品城,设立二级批发店点,在这个平台上发展回族特色产品和清真牛羊肉。”据介绍,兴泾镇打造的农贸市场项目融合了现代商贸物流与新型商业休闲回族风情卫星镇的双重概念,总占地123.37亩,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将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商贸物流区、小商品加工区等三大分区,集商贸、物流、加工、服务区域及配套酒店、信息中心等多个功能于一体,预计今年11月底交付使用。届时,兴泾镇的失地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自己做生意当老板,走上一条新的致富路。

  记者  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