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天岭不再“喊渴” 盼来脱贫增收“及时雨”

28.11.2018  11:13

  喝完炉灶上的罐罐茶,瞧着窗户外天色泛白了些,57岁的马玉仓翻下炕头,一路小跑直奔村支书丁建华家。

  马玉仓等不及了。

  “咚咚咚!”马玉仓使劲擂门。快到年底了,他一直惦记着明年贷款的着落。

  “前儿个不是给你说好了吗?元旦后我就给你担保贷款,还不上我给你还,怕啥哩?”丁建华尚未洗漱完毕。

  “俺怕找你担保贷款的人多,到时候你忘了俺这个穷汉哩,俺看这两天羊的行情合适,想再买些。”马玉仓站在门口有些尴尬。

  “你先回去打扫羊舍,我尽快给你办好贷款。”丁建华安顿走马玉仓,开始联系其他村干部,为马玉仓这些贫困户“”养殖贷款。

  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多半村民,是在2011年从预旺、窑山、河西等县内乡镇移民而来,系“十一五”移民。

  移民落户旱天岭之初,不得不与残酷的自然条件做顽强“抗争”:娃娃每天上学要在早晨5点出发,翻山越岭穿过丁家二沟,走着令成人都望而生畏的崎岖山路。每逢雨雪天气,孩子们不得不接受停课安排,窝在家中。

  “2011年,移民搬迁之初家家户户没有几个‘闲钱’。旱天岭,顾名思义连年大旱,全村地势崎岖,山梁沟壑纵横交错,移民冠以‘旱天岭’名号。”村支书丁建华介绍,“这些,就是旱天岭的家底。

  搬迁之初,全村有40余户缴纳不起1.5万元的移民房自筹款部分。许多家庭变卖牛羊走上迁徙路,还未来得及体味搬迁喜悦,填饱肚子即成为摆在他们眼前的头等大事。

  2013年以来,旱天岭村借助党和国家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引来黄河水、发展种养殖业等一系列扶贫政策,终于解决了住房、行路、吃水等基本生产生活问题,移民们在旱天岭逐渐站稳了脚跟。仅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政府帮扶和强化内生动力,退档217户、714人。

  11月25日,村民马国才夫妇,在村里的养牛合作社里悉心喂牛。他们在这里打工,一年收入8万多元,加上自家养的十几头牛,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以往,村里的人畜饮水全靠水井、水窖供给。而今,村民马小兰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

  移民丁生万2012年靠贷款走上滩羊育肥致富之路,如今开上了小轿车,住上了砖瓦房,还在县城购置了一套130平方米的住宅。

  过去,旱天岭村民守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而今村里的“扶贫车间”定期举办服装加工技能培训。新落成的“扶贫车间”解决了上百名贫困妇女的就业问题。

  近年来,旱天岭村通过发展各类种植养殖业、设立“扶贫车间”,让搬出大山沟的村民有了稳得住、能致富的产业,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一路高歌猛进,盼来了脱贫增收的“及时雨”。

  如今,旱天岭村肉牛存栏量从2013年的6头增长到1000余头,存栏滩羊2.4万只,50人在菊花台枸杞庄园采摘枸杞;组建两个施工队,务工人员300人;成立同利、聚兴源等3个养殖合作社,会员达100余人……

  今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5800元。

  同心县委负责人表示,国家制定实施了有力的支持政策,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过去的旱天岭村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艰苦、发展基础薄弱,如今标准化牛舍鳞次栉比,街巷整齐洁净,家家住上了瓷砖贴面的大瓦房。

  旱天岭,终于不再“喊渴”了!(记者 苏峰 杜晓星)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