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配套旱作节水技术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03.02.2016  12:58

  近年来,原州区紧紧围绕建设“宁南高效节水生态农业示范区”的目标,按照“高产高效、节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推广以节水灌溉和覆膜保墒为主的旱作节水技术,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构建抗旱减灾的长效机制,夯实了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全面提升了农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2015年底,累计建成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24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万亩,实现了从以节水灌溉方式和以滴灌为主方式向滴灌、喷灌、微喷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转变;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37.5万亩(其中秋季覆膜4.5万亩,春季覆膜33万亩),促进了马铃薯、冷凉蔬菜、玉米等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一、主要成效
      (一)节水效果明显。一是经监测,喷灌、滴灌技术与传统漫灌方式相比,节水幅度分别为30%-40%和50%-60%,实施节水灌溉各种作物平均节水幅度按45%计算,原州区30万亩高效节水作物通过节水灌溉每年可节水3000万立方米,利用节约下来的水量可扩增灌溉面积15万亩,相当于在引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新增了1个“扬黄灌溉工程”。二是覆膜保墒技术推广,使≤10mm的无效降雨变为有效降雨,土壤耕作层(0-20cm)含水量增加2.7个百分点,0-200cm土壤贮水量达到380mm,亩节水量达到45.3m3,降水利用率达到78.6%,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农田抗旱蓄水能力和水分转化效率。
      (二)增收效果明显。一是经对比测算,实施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马铃薯种薯亩均产量可达2500公斤以上,产值达4000元以上,蔬菜亩均产量可达5200公斤,产值在6000-10000元之间,枸杞亩均产量达200公斤,产值在6000元左右,与大水漫灌条件下种植葵花、玉米、小麦等作物亩均产值1000-1500元的收益相比,效益成倍增长。二是覆膜保墒技术推广使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平均增产25%,特别是玉米平均单产提高到650.7kg,最高达到736.4kg,增幅达到36.5%。
      (三)减支效果明显。按平均节水幅度45%计算,实施节水灌溉每亩每年可少用水100立方米,每立方米水按0.25元计算,仅此一项每亩可减少水费支出25元,30万亩高效节水作物每年可累计节省水费750万元。同时还可使节水灌溉片区的部分农民与土地的依赖关系得到“松绑”,既可外出务工,也可接受龙头企业的雇佣,变“农民”为“农工”,多渠道增加收入,从而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扎实推进。为了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我们成立了原州区旱作节水农业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将高效节水农业工程列为全区的重点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包抓督办,牵头部门推进落实,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及时解决困难问题,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旱作节水技术推广上,根据原州区水、土地等资源特点,在三营、头营、彭堡等清水河谷川道区,将旱塬地作为优先发展区域,流转土地,打破村界地界,实施田、林、路、水资源的综合治理,累计建成调蓄水池45座,安装大型喷灌机具69台(套),大力推广滴灌、喷灌、微喷等节水技术,种植冷凉蔬菜、马铃薯种薯、枸杞等作物,形成了以福银高速公路为轴线,南北连片延展,东西顺次展开的高效节水生态农业示范区域。在炭山、寨科等东部干旱地带和北部川道区东西两山地,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覆膜保墒技术,种植以玉米、马铃薯等为主的作物。
      (三)创新机制,示范推广。一是在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上,通过土地流转扩规模、企业引领抓示范、高效节水促增收、科技支撑树品牌等有效手段,把高效节水技术推广与发展马铃薯种薯、冷凉蔬菜、枸杞等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建成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24处,按照 “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清水河流域特色产业带,使原州区冷凉蔬菜、马铃薯种薯面积分别达到26.8万亩和13万亩。二是在覆膜保墒技术推广上,采取以点带面、区域连片,技术示范、整体推进等措施,每年建立千亩以上示范基地20个以上,辐射带动覆膜技术推广,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建成南塬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基地1个,展示玉米等作物新品种68个,开展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等技术展示8项,旱地作物秋覆膜全膜覆盖留膜留茬越冬技术效益等试验研究7项;在中河乡中河村建设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标准化示范基地1500亩,开展抗旱抗逆、长效肥料、水溶肥等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22项;在张易、官厅镇,结合高产创建开展黑膜种植等试验示范8项
      (四)科技支撑,强化服务。抽调技术骨干,成立了原州区旱作节水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了《原州区高效节水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原州区覆膜保墒技术规程》和《黑色地膜种植马铃薯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旱作节水技术规程。实现技术人员包乡镇、基地负责制,建立了“农技人员+基地+科技示范户+普通农户”工作机制,从整地、施肥、覆膜等各个环节一对一、点对点、手把手的进行技术性指导。同时,大力推广应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加大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促进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亩均增收达到20%以上。
      (五)整合项目,加大扶持。加强农牧、水利、农发等部门协调配合,集约项目,集成技术,整合资金,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同时,在使用资金上,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强化资金管理,实行“专账、专户、专款”管理,杜绝项目资金的截留和挤占挪用,确保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和资金使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今后打算
      (一)加大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在稳定35万亩覆膜面积的同时,继续采用“三水”联用措施,加大基本农田建设,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到2020年,实现节水灌溉面积达40万亩的目标。
      (二)加大节水技术推广。重点优化改造蔬菜基地灌溉模式,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实行水肥一体化,在减少水资源消耗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零增长。杜绝大水漫灌,逐步减少喷灌,增加滴灌面积,在稳定产量同时,使水浇地亩用水量控制在150方内。依据自然条件,加大早春覆膜推广,加大有机肥的投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耕地质量持续提升。
      (三)强化节水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开展中河水肥一体化和高效生产示范基地的蔬菜、马铃薯、玉米三年轮作水肥运筹的研究,推广控释肥;强化头营南塬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开展玉米、马铃薯、谷子、小麦等作物新品种引进,进行秋季全膜覆盖、微垄沟、覆膜覆土撮种等种植技术的深化研究,为旱作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提升彭堡冷凉蔬菜示范基地建设,研究广东菜心、西芹等各种蔬菜水肥运筹技术,在满足本区需求的同时,开发引进适宜南方需求的新品种,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四)加大农田残膜回收力度。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进一步加大残膜回收力度,消除白色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