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桥早市挪了800米考量的是城市管理

18.06.2015  11:33

  摊贩还是那些摊贩,市民还是那些市民

  西门桥早市挪了800米考量的是城市管理

  早市,一个让人又恨又爱的市场经济副产品。早市的摊主们披星戴月,一度成为最活跃的市场单元,但在发展过程中又伴随着缺斤短两,质次价低,同时成为市容管理的难点。然而,需求决定供给,市民对于早市的需求仍然旺盛,尽管大型商超、社区蔬菜直销店等载体成为常态,早市却依然顽强地生存在太阳升起的前后。 

  近日,西门桥早市搬迁,新址距离旧址800米,转型为商贸市场和早市的综合体,而交织于其中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市民,也因其市场逻辑的改变而改变。

   早市思维受到挑战

  现在,西门桥早市更名为新华西桥润禾市场,其早市的色彩已经和市场旁大妈的广场舞一样,只存活在清晨时分。 

  但市场内卖蔬菜的老张还没有适应这一切。在他的摊位中,仅仅摆了一半的蔬菜。在银川混迹多年的老张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起早贪黑,快进快出,手里尽量不压货。“以前在早市的时候,早上基本上都能卖光,最次也能赚200多元钱,好的时候能赚三五百元,白天再出去干干零工,男人嘛。” 

  30多岁的老张携家带口,必须这样连轴转,才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虽然一个月的收入不次于写字楼里的白领,但付出的汗水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进入市场后,全天候的守摊经营,却让他有些茫然。 

  “蔬菜的损耗率很高,不敢多进,加上每天外头还有早市,生意不是很好。” 

  显然,老张仍然没有改变自己早市摆摊的习惯。在隔壁的东厅里,同样是卖菜的摊主,则把摊位摆得满满当当,来往顾客自然被吸引过去。对此,老张承认,摊位摆不满,顾客看着不舒服,自然不会被吸引。所以他还在观望,看看别人怎么做。

  商户自己转型升级

  在老张隔壁,是从上海来的小陈两口子,不久前,他俩还在康居A区的路边市场摆摊,听说这里有摊位,就彻底在这里扎根。小陈遇到的问题与老张相同,就是以往早市的玩法已经不管用了,但80后的小陈脑子活,开始想着如何改变。 

  小陈说:“早晨我就出去跑跑餐馆饭店,看看有没有需要菜的,以后可以配送蔬菜多赚点钱,我还计划未来攒钱开个店呢。” 

  在西门桥早市的商户中,不少人卖了十几年的菜。对于他们而言,这几乎是唯一可以安身立命的差事。老张说:“大多数进城打工的人,去早市卖菜是很好的选择,不用什么文化,也不用什么文凭,只要会算账,能吃苦。” 

  而对于拥有商铺经营经验的摊主而言,现在的市场则是很好的机会。老朱是卖调料品的,以前在北环批发市场租摊位,“那里一年得四五万元的租金,这里很便宜,而且周围都是居民区,所以在这里租摊位很划算。”为了补贴家用,老朱还在附近小区当保安,和儿子一块买了房子安了家。

   城市管理靠市场

  邓彦林是金凤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同时主持金凤区城管局的工作。西门桥早市的搬迁,他是最有权威的参与者。 

  从2014年开始,邓彦林就摸索着政府服务外包的市场化模式。从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物业管理的市场化,到金凤区试点街道卫生管理市场化,再到西门桥早市的搬迁。在他看来,政府的有形之手应该调动市场的无形之手,让无形之手的力量更强大,更自如。 

  现在的润禾市场,以前是个几乎废弃的桥洞,在市场招标后,企业在这里投入500万元装修,形成了现在的润禾市场。“政府没有掏一分钱,还达到了升级市场的目的,更保持早市的灵活,同时也不用再耗费人力物力管理,一举多得。” 

  而这样的思路在未来也将延伸到金凤区其他早市的升级改造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市不可能被消灭,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它更好地运行,增加早市的附加值。” 

  邓彦林口中的附加值,其实就是路边市场升级后,产生的服务外包产品,潜在的收益吸引了市场主体,同时为更多人创业提供了平台。“否则桥洞还是那个桥洞,脏乱差的早市还是早市。

 

   早市之变

  改革开放之初,早市便在城市中形成,甚至是最早的“农超对接”,农产品被农民直接运往城市,中间没有任何环节。但随着人力和运输成本的增高,二道贩子本身成为市场的指挥棒。 

  此时,银川的早市虽然还有类似“农超对接”的功能,但大多数经营者都是从北环批发市场进货,早市的价格优势往往来自低廉的经营成本。 

  早市的受众往往是晨练的老人和家庭主妇,尽管更多年轻的上班族习惯于大商超的体验式购物,但块儿八毛的早市经济,仍然吸引着很多勤俭持家的老年人。此外,受制于老旧小区单一的功能,早市的服务性往往更强,甚至是必不可少。 

  但在银川城市范围逐渐扩大,城市品级逐渐提高的背景下,早市的存废,往往是一个考验管理者智慧的命题。事实上,西门桥早市的搬迁,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经典的政府处置案例来研究。原因很简单,这几乎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虽然市场升级带来了经营模式的升级,但这种升级本身的阵痛,也是促进市场主体改变的动力。如同老张与小陈一样,他们未来的路,或许因为改变的阵痛而更加美好。 

  其实,与早市相同的,还有诸如夜市、烧烤摊这样的市场主体,他们不仅是低门槛的创业平台,更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在对他们转型升级时,肯定不能一味地追求档次,追求所谓的城市景观,更重要的,则是尊重市场需求的变化,试图超前地引导,进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因为谁都说不清,某一个早市上的小摊贩,说不定就是未来银川的李嘉诚。      皇甫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