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物业小区有了专业管家
——金凤区破解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
生活垃圾无人清扫,楼道门窗残破不堪,屋顶漏雨、下水不畅、暖气不热,回家路不亮、治安混乱……一个个标签贴在无物业老旧小区上,居民们苦不堪言。近年来,老旧小区居民平均每周60多件的投诉,让金凤区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建荣头疼不已。7月29日,记者从金凤区政府获悉,金凤区针对无物业公司管理的住宅小区推出服务管理新模式,未来,上述现象将会逐渐消失,让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依托街道成立物业中心
金凤区目前共有社区44个,住宅小区311个。其中2000年及以前建设的住宅小区有128个,2000年以后建设的有183个;无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120个。无物业小区早期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无统一规划或规划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完善,长期无人管理或无规范管理,致使小区居民公共管理意识淡薄,老旧小区一度变成“城中村”。
为此,金凤区探索出无物业小区管理服务的新办法。“由我们协助五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加强无物业小区的服务和管理,加大物业费收缴力度,促进小区物业管理的良性发展。”刘建荣告诉记者。
“街道无物业小区有37个。由于社区没有执法权,因此在费用征缴以及解决问题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根据辖区的实际,我们向金凤区政府申请成立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有法人、有章程、有专职工作人员,让下放的职能有人接、群众投诉有人管,此举将大大提升辖区物业管理水平。”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荣利告诉记者。
目前长城中路街道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先后指导两个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完成街道片区内37个无物业小区的摸排调查。并利用银川市为民服务和发展专项资金对9个社区的14个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进行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改造。
“长城中路街道在金凤区率先成立了街道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成效很明显。目前上海西路街道也已成立了物业管理服务中心,黄河东路街道、北京中路街道和满城北街街道已递交了申请。”刘建荣告诉记者。
5年改造50个老旧小区
在金凤区紫园社区农牧厅家属院内,小区路灯、单元防盗门、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整洁的地面、粉刷一新的楼道、干净的雨漏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很难看出这是一栋“20岁高龄”的家属院。
“过去一下雨,院里坑坑洼洼的地面更加泥泞不堪,垃圾堆得跟小山一样,单元门都是残缺不全的木门。”73岁的居民买福祥告诉记者。金凤区紫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忠接受采访时说:“自从长城中路街道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投入近40万元给家属院重新铺路,安装路灯,换防盗门等,如今环境改善好了,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长城花园社区财政厅家属院是个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但小区自身环境并不算差。根据国家规定,单位不允许管理自建小区,因此长城花园社区今年7月正式接管财政厅家属院。
“街道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委托我们对财政厅家属院管理,未来将对财政厅家属院的绿化、居民活动中心、路灯、安保和保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造。同时针对物业费问题,将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提出三个档次的收费标准供居民讨论,以此确定未来提供物业服务的细则。”长城花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贾惠琴告诉记者。
针对辖区无物业公司管理的住宅小区,金凤区使出第二个服务新招:计划5年时间综合改造辖区50个小区。金凤区征求居民对改造内容、改造范围等相关意见,针对辖区不同的老旧小区,进行不同侧重的改造,包括供热管网改造、道路硬化、单元门更换、楼道粉刷、楼顶防水、围墙改造等内容。整治完毕后交由各街道物业服务中心管理,条件成熟的交由专业物业公司管理,逐步实现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
政府百万元保障物业运行
为保障规范的物业管理,金凤区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按照经济、实惠、方便的原则,根据每个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管理方法,如成立物业中心、组织业主自治、协调业主招聘物业公司代管等模式,实现对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同时,金凤区政府每年还将出资100万元,对120个无物业小区,按照建筑规模大小、建筑年代、配套设施配套状况进行分类补助,用于设施维护等,以保障小区卫生打扫、垃圾清运等日常性工作,确保物业管理正常运行。
无物业小区交由社区代管,同时金凤区政府将对各小区进行季度分类考核。“考核具体要求无物业小区单元楼道、院落卫生一周内必须打扫两次以上,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垃圾箱周围干净,设置健康教育专栏,车辆停放整齐,居民对环境卫生满意。如果有卫生方面的投诉,每投诉一次处罚200元。”刘建荣告诉记者。
金凤区通过依托街道成立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改造老旧小区,逐步将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发挥社区服务在居民中信誉度高、易被接受的优势进行过渡,物业服务中心对老旧小区管理实现良性循环后,再依照市场规律引进物业企业对老旧小区进行规范物业管理。
本报记者 詹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