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知晓的险情

10.03.2015  17:35

放射源在哪里,我们就要去哪里”“再困难的环境,我们也要坚守。

是谁说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是谁说出了尽职尽责的内涵?

是他们,坚守在宁夏环境监测急难险重一线的工作者。

再困难的环境,也要坚守

昨天12时,位于宁东的宁夏京能发电有限公司厂区,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员王鑫、张向郡正在做监测的前期准备工作。

12时30分,王鑫背负20公斤重的设备登高爬梯,张向郡在身后一手托着王鑫背负的设备,一手扶着斜梯扶手,小心前进。

他们需要攀爬15米左右高的斜梯,到达距离地面20米高的平台,用仪器设备采集烟囱顶端的废气。

十几分钟后,王鑫、张向郡到达平台。暂做休息后,王鑫打开箱子,拿出仪器。张向郡则拿着一支2米多长的采样枪,将其尾部通过多条软管与仪器连接,再把枪的头部从烟囱取样口插入。

就这样,一个人时刻关注仪器上的数据,另一个人守着采样枪,并始终保持着与烟气流向平行的姿势。每隔45分钟,将采样枪取出,换下滤筒。

王鑫告诉记者,为了得出较为准确的数据,至少要采样6次。在整整4个小时里,他们单调、枯燥地重复采样程序,直至采样工作结束。

野外登高作业对于环境监测人员来说已司空见惯。但是,其中的险情无人知晓。1月初,环境监测人员季龙执行任务时,炉烟道上空一块宽50厘米冰块意外坠落,季龙被砸了个屁股蹲,安全帽也被砸了个大坑。

再困难的环境,也要坚守。”52岁的闫维东是宁夏从事环境监测时间最久的监测人员之一。他告诉记者,监测取样工作很辛苦也很危险:夏天,在锅炉边做监测,旁边有高达200℃的烟气通过,几分钟就会全身湿透。当地面温度超过40℃,加上太阳照射,监测环境的空气温度会达60℃,那才叫苦。在做电石炉验收监测时,正压状态喷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时,两三分钟,监测人员就要轮换一次,在长达45分钟的监测过程,要轮换无数次,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放射源在哪里,就要去哪里

放射源在哪里,我们就要去哪里。”这句充满豪气和胆识的话,是28岁的辐射监测人员蒋莉莉说的。如今,她是有5个月身孕的准妈妈。

蒋莉莉是宁夏核与辐射安全局放射管理科唯一的女性。在她从业的4年多时间里,每次身穿几十斤重的铅衣与辐射源零距离接触,对于她与周继军、高立鹏、马凡、汪浩4位同事来说,司空见惯。

每一位辐射监测人员的工作服上衣口袋,都别着一个黑色的长方形塑料片,这是个叫做“个人累计剂量片”的东西,他们在监测工作中“”了多少剂量的辐射,剂量片都精准记录,以判断每个人承受的辐射是否超过国家对专业人员辐射剂量规定的标准。

在执行一次宁夏最大用源企业的监测任务中,高立鹏、马凡连续工作了两天,他们“”了超出常人20倍的毫希安辐射量。当年,他们累积“”了超出普通公众40倍的毫希安。

辐射安全没有99.9%,只有100%。”这是宁夏核与辐射安全局局长胡杰清的口头禅,也是辐射监测人员的共识。虽然家人为他们的安全担忧,但面对工作时,他们最大限度保护着自己,更尽最大努力完成每一项监测任务,严谨核实着每一组辐射监测数据。

他们不是医生护士,却要在几十斤重的铅衣“全副武装”下,与医生一起进入手术室;他们不会操作价值上百万元的医疗仪器,却要对仪器的运行原理和安全状况更加了解和关注;别人尽可能远离辐射的危险,他们往往要站在辐射最强的地方……他们,就是坚守我区放射性污染源的安全“卫士”。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检查利通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检查利通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 水利厅
沙坡头区多部门观摩学习水利改革、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
 沙坡头区多部门观摩学习水利改革、现代化生态灌区建水利厅
潘军部署指导宁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2019年改革发展
 潘军部署指导宁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2019年改革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