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引来灵武村民好“钱景”

12.06.2018  10:52

  “西瓜1公斤4元,香瓜1公斤10元,比市场便宜,自己尝着摘。”6月10日,在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村设施农业产业园里,村民王天刚忙碌地接待着前来采摘的游客,最近,随着西瓜、香瓜、番茄的上市,每到周末,他就特别忙,有时候都顾不上吃饭。

  王天刚告诉记者,周末的收入每天都在1000元左右,上市一周多的时间,加上被订走的,已经卖了1万元左右。“原本打算卖给水果商贩,现在看来不用了。采摘的价格比卖给水果商贩1公斤能高出1.6元。这笔钱加起来,对

  我们农户来说,可是一笔不错的收益。”王天刚说,随着村里设施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现在一年四季都有可采摘的果蔬,因为都是有机肥种植,城里的人特别喜欢。

  来村里采摘的游客多了,村民刘玉成也每天乐呵呵的。2016年,在北京一家餐厅打工的刘玉成辞掉了工作,回到村里开起了餐厅,虽然餐厅不是很大,但已经够他两口子忙碌了。“其实,生意一年比一年好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村子变好了,有好吃的、好玩的。”刘玉成告诉记者,由于客人的增多,今年5月,他又雇了一位村民来帮忙。

  “马家滩镇西三村的黑山羊、郝家桥镇兴旺村的沙地韭菜……在灵武市11个建档贫困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灵武市扶贫办负责人马玉成告诉记者,下一步,灵武市将借助这些特色产品,探索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模式,也为农户增收开辟新路子。

  旅游景区带动贫困户就业

  作为灵武市长流水生态旅游区的一位员工,陈台业从一上班就忙个不停。这位已经50岁的西北汉子是白土岗乡长流水村村民。他说,是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了自己和很多同样处于困境的村民脱贫的希望。现在,陈台业每月能在旅游区领到3000元左右,全家已于2017年底退出贫困户名单。

  同样,靠着景区、旅游改变生活的还有54岁的杨保俊。杨保俊是郝家桥镇狼皮子梁村人,从2016年开始,他就在灵武市银湖生态小镇承包了12栋大棚做采摘。当日,记者走进他承包的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颗颗诱人的灵武长枣,这些鲜枣5月中旬就已经上市。

  杨保俊告诉记者,5月举办的“中国·灵武第三届沙漠文化旅游节”就在银湖沙漠生态小镇举行,借着这个旅游节,每天上市的灵武长枣都供不应求。

  “近年来,灵武市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将生态与旅游有机结合,积极挖掘黄河、沙漠生态旅游资源,实现生态产业与旅游产业同步发展。同时,由于灵武市长流水生态旅游区、大海子沙漠旅游区、白芨滩沙漠公园、银湖沙漠生态小镇等景区靠近一些贫困村,也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一份可观的收入。”灵武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灵武市将依托这些景区优势,继续扩大就业门路。

  乡村旅游为脱贫致富搭建更多平台

  进入炎炎夏日,前往灵武市沙漠生态小镇消暑度假的游客越来越多。闲暇之余,很多游客会到周围的农村休憩,到生态果园采摘,到农家乐就餐,顺便买点新鲜的果蔬。游客乐在其中,村里的贫困户也从中受益。这只是灵武旅游扶贫的一个例子。近年来,灵武市不断探索旅游扶贫工作模式,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把旅游产业与扶贫深度融合,形成了“旅游+扶贫”的全新模式。

  这几天,白土岗乡长流水村村民马有录异常忙碌。他正忙着准备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申报材料。

  “现在开农家乐,不仅有精神奖励,还有真金白银的扶持,我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马有录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贫困村美丽村庄建设,村里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快贫困村美丽村庄建设,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危房改造,全面清理私搭乱建及破旧房屋、圈舍。并在贫困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0台、太阳能路灯2340盏,投放垃圾箱(桶)1800个。”马玉成介绍,今后3年,灵武市在对贫困村广泛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将大力扶持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垂钓、民俗展示、运动休闲等乡村旅游项目,为群众脱贫致富搭建更多的平台。

  记者  张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