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商品,带得走的宁夏

04.12.2015  18:06

  日本立新都公司与宁夏嘉源绒业陷入僵局的业务洽谈最近突然“复活”:双方签订10.9万件“绒典”羊绒披肩订单,折合人民币1746万元。

  是一个偶然事件让仍在犹豫的日本立新都公司下定决心。前不久,国家旅游局主办的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揭晓,宁夏选送的“绒典”山羊绒披肩与江南好枸杞脆果、伊兰莊回族特色饰品三组商品斩获金奖,另有朝天雀无果枸杞芽茶、大原祥乳羔羊自热罐头、百瑞源枸杞系列、历之源八宝茶、岩画遮阳伞五组商品获得银奖。

  在全国旅游商品中,宁夏取得“三金五银”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鲜活切面。

  旅游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自治区主席刘慧非常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多次深入调研并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3月,李建华率宁夏参访团在台湾利用晚上的时间,专程前往台北宁夏夜市,与台湾民众互动交流,为宁夏旅游“代言”,受到台湾民众和台湾媒体的高度评价。5月21日上午,李建华到中卫沙坡头旅游新镇、北长滩自驾车旅游营地调研,强调要树立全域旅游理念,综合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丰富旅游产品,拉伸产业链条。

  11月19日,刘慧对银川市文化旅游转型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强调旅游产业不仅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激发社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法宝,更是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的民生产业,并前往银川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相关企业,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建议。

  旅游商品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地域旅游形象的典型代表。

  台湾旅行社导游黄淑霞告诉记者,凤梨酥是台湾最受欢迎的旅游商品,来台湾旅游的客人都要带一点回去和家人分享,因为凤梨酥代表的是台湾的味道。

  台湾《旅奇》周刊副社长兼总经理欧彦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台湾每年都要举办烘焙美食比赛,在互相竞争切磋中不断推陈出新,经过短短几年,仅凤梨酥一项就达到数百亿元新台币的产值,被称为“小金砖”。

  相比之下,宁夏旅游商品起步较晚,具有很大潜力和广阔的增长空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夏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00余家、销售企业500多家,规模较大的旅游商品集散中心8家。形成了以枸杞、贺兰石、羊绒、二毛皮、芦苇、沙子、羊肉等为原材料的旅游商品体系,还有石刻、剪纸、编织、刺绣、蛋雕、回族服饰等几十类千余种商品。

  根据调查,宁夏旅游商品企业的销售额以10%-15%的速度逐年递增,但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还不到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组委会专家组组长、中国旅游商品产学研联盟秘书长陈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比例在我国一些地区已达到30%,在国外更是超过60%。

  过去,旅游商品的开发主要强调文化、科技特征,商品的功能反而被忽视。如今,旅游商品实用性的回归成为必然的趋势。“根据国外旅游商品的销售情况看,游客购物时更多考虑产品的功能。”陈斌说。

  宁夏国旅集团塞尚丽人导游服务公司经理朱海斌也发现,外来游客对景区附近售卖的雕刻、陶制等手工艺品表现出越来越低的兴趣,二次购买率较高的是枸杞、羊肉及其深加工产品,有些游客甚至留下地址,委托导游再次代购。

  从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看,宁夏选送的获奖商品也在由过去传统的手工艺品、纪念品,向以生活化为主题的中高端功能型商品转变。

  “宁夏有发展旅游商品的资源和文化优势,单是枸杞深加工已由原来的干果发展到保健品、饮料、酒、茶叶、化妆品等100多个品种,其他产品深加工也大有文章可做。”陈斌说,宁夏可以与发达地区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加工工艺,打出宁夏自己的品牌。

  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徐晓平说,我们把旅游商品工作作为整个旅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举办旅游商品大赛,推荐优秀旅游商品企业参加全国重点商品博览会,将市场推介与旅游商品展销整体布展、同步进行,增强了旅游宣传的整体成效。

  据介绍,自治区旅游部门将引导企业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基于枸杞、羊绒、大米、红枣、牛羊肉、葡萄酒、贺兰石等特色产品研发打造宁夏旅游“伴手礼”,开发更多游客愿意带走、值得带走的宁夏旅游必购商品。做大做强枸杞产品企业,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价值。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旅游购物发展,引导商业企业在主要旅游景区、中心城区、飞机场、火车站等重点部位和交通枢纽设立统一标识、统一风格、统一管理的宁夏特色旅游商品专营店,评比宁夏十大旅游购物店。建立宁夏特色旅游商品名录及名录标准体系,建成宁夏特色旅游商品库,促进宁夏旅游商品品牌提升。组织景区、旅行社利用宁夏丰富的沙漠资源、黄河水和黄河石进行旅游商品开发。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实现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达到20%以上,让更多游客把“宁夏”带回家。(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李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