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狍牛沟“牛仔”的致富路径

03.02.2018  16:01

   

  

  马德成正在饲喂肉牛。

  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黄堡村五组,村民习惯称之为“狍牛沟”。

  

  狍牛沟坐落在六盘山阴坡下,年初的积雪还没来得及融化,这次大雪再一次叠加,整个村庄一片银装素裹。白色的山川,白色的河流,白色的屋顶,唯有从积雪中扫铲出来的村道露出真容,在村庄蜿蜒,曲曲折折通向各家各户。

  2月1日,村民马金富没顾上清扫上房屋顶积雪,但牛棚顶积雪早已打扫得干干净净。“怕牛棚漏水,把牛冻着了。

  二十出头的马金富建了两栋养殖暖棚,养着26头肉牛,个个膘肥体壮。“我家牛的品种是个‘杂货货’,西门达尔、利木赞、秦川牛等品种都有。在单家集牛羊市场上,只要价格合适,不管是啥品种,拉回来育肥七八个月就能赚两三千元。我每年育肥两茬肉牛,每茬出栏30头左右,一年能赚个十几万元。”马金富一边讲着致富经,一边浇花。

  金钱树盆里又顶出几支鹅黄色的新枝,君子兰的花枝正拼命挣脱叶片的夹压……好一幅花开富贵图。

  不一会儿,马金富家上房挤满了养牛人,清一色年轻俊朗的小伙子。马德成接过马金富话茬说:“养牛不倒牛,利钱少一半。天天去牛羊市场转,掌握市场行情,卖牛就不会被人‘捉’了。

  一有好的架子瘦牛,拉回家喂上几个月,肥了,一有利钱赶紧拉出去卖了,来钱快!” 马德成家牛棚里育肥着16头肉牛,刚出栏5头,获利1.3万元,一年育肥出栏40头肉牛纯收入近10万元。

  狍牛(肉牛)富了狍牛沟。狍牛沟140户人家,户户种草,家家养牛,全村肉牛存栏1000头以上,户均存栏8头以上。每年育肥出栏肉牛3000余头,为农民人均提供了80%可支配收入。如今,狍牛沟家家盖了大砖瓦房,下院则是标准养殖暖棚,院外建有青贮饲料池。

  “从人住的砖瓦房到养殖棚再到青贮池,政府都给予资金补贴支持。” 黄堡村党支部书记铁金昌说,村民贷款育肥肉牛过上了好日子,倍加珍惜信用,近三年来,没有一户一笔贷款到期不清息还本。该村被金融部门评为信用村,户均每年贷款额度由5万元增至10万元。

  建档立卡户白占文去年盖了新房,得到危房危窑改造项目补贴资金2.2万元,种草30亩,每亩得到300元补贴,建成牛棚和青贮池,共享受政策性补贴1.1万元,还贷了5万元扶贫款。去年秋天,从淀粉加工厂拉回30车粉渣,多种饲料混合,把圈里16头肉牛养的肥肥胖胖,其中一头又高又壮,被养殖户们称之为“牛魔王”。“这牛娃子是我花了1.1万元从市场拉回来的,喂了4个月,有人出1.7万元要买,我没舍得卖。再养一个月就能卖2万元。

  “我们村变化最大的是杨满素,以前年年吃救济粮,自从跟上致富带头人做起肉牛育肥生意,每年贷款3万元,育肥出栏肉牛20多头,收入六七万元呢。住房、牛棚、草池子都是去年新盖的。”铁金昌带着记者一行去杨满素家采访。

  半路上,二十几岁的马德虎站在自家牛棚前,对铁金昌说:“姑舅爸,把亲戚领到我家牛棚看看。”“蛋娃子,我知道呢,你家牛养得好得很!”得到铁金昌的表扬,马德虎一脸骄傲。

  “我家的牛比他家还好!”不到二十岁的马占才有点不服气。“你们这些年轻人养牛一个比一个攒劲!”铁金昌拍拍马占才肩膀说。

  杨满素脖子上搭了条毛巾,正在铡草,满头大汗,“只要把牛‘伺候’好了,卖个好价钱,我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是狍牛沟肉牛育肥产业的主力军。因为年轻人,这个村庄显得有人气,有活力。

  “人气、财气双旺的狍牛沟是乡村振兴的典范,95%的年轻人在家搞肉牛繁育,收入是外出务工的两三倍。村里有一个能引回并留住年轻人的产业,有一群懂技术、善经营、敢创业的年轻人在,这个村庄就不会衰败,就能持久繁荣昌盛。”张易镇镇长魏钊说。(记者 王玉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