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一甲子 塞上江南谱新篇

22.09.2018  13:04

——宁夏回族自治区60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宁夏文化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全区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宁夏文化系统着力实施“一工程四体系”,即着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对外文化交流体系,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布局,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不断推出文艺精品

              6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天天有好戏·场场都精彩”宁夏文艺精品舞台演出项目启幕。当晚,宁夏首部原创儿童剧《菲亚,飞呀!》在宁夏话剧院100°小剧场开演。该剧由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创排,用向上向善的主题、丰富生动的表情、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每个观众。

              “宁夏文艺精品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文艺出精品、创品牌和高质量发展,推出了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建钢说。从《花儿》《金色汤瓶》到《黄河金岸》等,宁夏原创歌舞近年来接连斩获大奖,并赴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演出。

              文艺精品从数量向质量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创排《花儿声声》等精品剧目44部,打磨提升《花儿》等优秀剧目10余部,2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3部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部剧目摘得文华大奖和文华剧目奖。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今年4月,宁夏固原市取得了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8月16日,固原市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全力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城乡、设施完善、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固原市长马汉成说:“通过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增强文化软实力,能够进一步提升固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目前,宁夏的5个地级市中已有4个市开展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银川市、石嘴山市分别于2013年、2016年被命名为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近年来,宁夏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17年,宁夏共有文化馆26个、公共图书馆26个、博物馆6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37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782个,农民文化大院730个,各类民间文艺团队1136支,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宁夏每年送戏下乡惠民演出1600场以上。“‘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演出每年在1500场以上;‘欢乐宁夏’全区群众文艺会演、‘新春乐’全区社火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举办,每年惠及观众300多万人次。”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馆馆长马慧玲说。全区公共文化场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向公众免费开放,年服务群众在150万人次以上。

文化遗产保护得力

              2017年10月11日,国际灌排委员会执行大会表决通过,宁夏引黄古灌区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宁夏实现了世界遗产“”的突破。

              宁夏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秦、汉等朝代修建的古长城和灌溉古渠系,使宁夏有“中国长城博物馆”和“中国水利博物馆”的美誉;史前岩画让贺兰山和大麦地享誉世界;巍峨的须弥山石窟,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为充分保护这些宝贵遗产,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方案》;先后实施西夏陵、董府、须弥山石窟、长城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长城资源调查工作。

              截至2017年,宁夏不可移动文物达3818处。水洞沟遗址、西夏陵、开城遗址被列入全国150处大遗址,西夏陵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彭阳姚河源商周遗址分别入选2016和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宁夏还积极推动非遗传承,有1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达18项和99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名和164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非遗保护利用设施6个,自治区非遗保护传承基地67个,9个县区、乡镇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近年来,宁夏增加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对产业进行统筹规划指导,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培育文化企业208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由2012年的54家增加到2016年的99家,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51.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74.36亿元。宁夏累计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家、试验园区1家。建立宁夏动漫企业认定工作机制,5家动漫企业通过原文化部等部门认定,《马兰花动漫广场》等10多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游戏产品走向市场。

              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提升《千寻宁夏》《丝路盛典》《宁夏川好地方》等旅游演艺剧目品质,促进文艺剧目、非遗项目进景区。今年以来,积极推动转制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组织宁夏演艺集团通过2个小剧场推出秦腔、话剧和小综艺舞台演出,满足游客和市民的文化需求,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强文化与特色农业融合,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葡萄文化小镇建设,宁夏枸杞文化小镇入选首批中国起源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

文化交流合作全方位开展

              着眼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全方位对外文化交流,“走出去”频度不断加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组团赴3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文化展演展示,邀请近40个国家的文艺团体到宁夏开展文化交流。同时加大“请进来”力度,举办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等国家级文化活动和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WDC世界国际舞蹈锦标赛和全国青少年国际标准舞锦标赛等文化交流活动33项;召开“早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等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扩展渠道广度,与俄罗斯、斯里兰卡等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举办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项目37项,接待海外学者、艺术家、青年学生来宁采风创作。开展区域文化交流,组织《回民干娘》《喊水村移民纪事》《铁杆庄稼》“扶贫主题三部曲”等优秀剧目在西北四省区、黄河流域九省区、苏浙沪长江三角洲地区巡演。(记者  郭一凡)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杨培君调研督查自治区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厅
宁夏红寺堡区西川首届葡萄采摘旅游文化节开幕
  新华网银川9月29日电(记者 靳赫 刘飞)28新华网
宁夏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6.42%
  记者9月27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获悉,日前,由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2018年)》显示,2018年宁夏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6.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