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学科组织召开“地域文化与旅游融合”座谈会

16.07.2016  18:40

  7月15日上午,为迎接山东社会科学院调研考察团一行来宁调研考察,我院文化学学科组织召开“地域文化与旅游融合”座谈会,特邀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旅游局和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有关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就全区特色旅游、文化产业、旅游文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段庆林研究员出席座谈会,文化研究所所长鲁忠慧研究员主持座谈会。综合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所、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参加座谈会。

  自治区文化厅产业处副处长刘玉华首先就宁夏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向与会人员作了介绍,他说,宁夏文化旅游资源涵盖了人文旅游资源景系的几乎所有景型,按照所反映文化的差异性可分为西夏文化、回族文化、黄河文化、边塞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六盘山文化、建筑文化、考古文化、岩窟文化、影视文化等,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这些文化已经逐渐成为宁夏资质独特品位多元的文化旅游资源。

  自治区旅游局产业处副处长刘光辉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全区文化发展作了介绍,他说,近年来,自治区旅游局坚持以丰富和发展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为重点,充分挖掘区域文化内涵,使民间艺术绝活、纺织工艺、刺绣工艺、剪纸工艺、皮影戏、西夏文书法艺术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存融入旅游产业,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丰富和延伸了宁夏地域文化内涵,促进了文化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

  “宁夏文化基本是由贺兰山为轴线的移民文化、以六盘山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和以银川平原为圆心的川区文化等三大版块构成。”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牛学智副研究员认为,如果以新型城镇化标准来衡量,贺兰山移民文化属于传统型向城镇文化过度的地区,传统观念比较淡化,最容易生成和培养人的现代化价值观念;六盘山文化区属于纯粹传统农耕文化带,宗法文化模式和元典宗教文化模式积重难返;而银川平原文化由于商业文化较发达的原因,则一般有着较为浓厚的小市民文化趣味,极端利己主义、金钱主义比较占上风。纵观来看,无论哪种文化,距离新型城镇文化即人自觉的现代化标准还比较远,都需要首先在人的文化观念形态做文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目前现状,推进文化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自觉的现代文化发展,从而促进宁夏现代社会、宁夏新型城镇化完善。

  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副所长刘伟研究员是研究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专家,他结合唐宋历史分析了回族的起源,并对回族四大门宦三大教派以及有关回族建筑文化向与会人员进行了讲解和阐述。他说,回族建筑是回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之一,是宁夏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当然,回族节日也带动了宁夏旅游文化的发展。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还有本门宦的节日,共同形成了宁夏节日的旅游项目,这对于促进宁夏旅游消费具有重大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的文化消费,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

  “宁夏回族文化旅游目前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这是旅游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以纳家户为例,”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杨学燕副教授表示,经过自己对纳家户近十年的跟踪调研发现,由于回乡文化园的入驻,改变了当地原有的发展模式,使纳家户居民在参与旅游发展机会减少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发展的机会。她希望,今后回乡文化园应加强发挥民族文化旅游服务地方民族发展的社会责任,更新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提升纳家户旅游片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综合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林伶指出,宁夏的旅游资源可以用“两山一河”来概括。贺兰山东麓地区的气候、土壤、地理条件非常适宜优质葡萄的栽培,造就了贺兰山文化与葡萄酒产业的地融合发展;六盘山地区作为老少边穷,是国家旅游局在宁夏西海固设立的我国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使得六盘山文化与红色旅游文化、扶贫文化深度融合;宁夏有两千多年的农耕史,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沿黄河两岸的宁夏平原,土地肥沃,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在西北地区前列,是全国4大灌区和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这是宁夏黄河农耕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

  最后,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志东研究员代表调研考察团一行表示,宁夏旅游资源丰富、地域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有塞北江南的美称,这些年宁夏经过经济文化大发展又实现了突飞猛进的飞跃,尤其是在特色旅游文化建设方面有了新的探索和成就。最近,山东社会科学院调研考察团一行主要围绕西北地区“地域文化与旅游融合”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和考察,先后在陕西、山西等地就古村落文化、饮食文化展开了调研和考察,而宁夏的经验和模式更具有特色,非常值得借鉴、学习和研究。

  座谈会上,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文庆研究员、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保宏彪等还就“宁夏沙产业文化”“西夏文化与西夏历史”等主题进行了积极发言和交流。

 

作者:张治东 来源: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