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众筹,“小鲜肉”带来演艺市场“新味觉”

29.02.2016  09:12

熊孩子》剧照。

  3月19日,银川艺术剧院创作的儿童剧《哪吒闹海》将在宁夏人民会堂首演。这又是一部通过文化众筹模式打造的剧目。通过几年的探索,当众筹遇上文化创意产业,银川演绎市场已因此悄然发生了改变。

   文化众筹,一种票房盈利模式的探索

  互联网时代,众筹已不是一个新鲜词儿(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然而,当众筹遇上文化创意产业,这种现象在银川演绎市场上仍算得上“小鲜肉”。

  3月19日,银川艺术剧院创作的儿童剧《哪吒闹海》将在宁夏人民会堂首演。这是一部由银川艺术剧院联合宁夏蓝萃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萃公司)通过文化众筹模式打造的剧目,蓝萃公司是投资方。这是双方的第三次合作。

  第一次合作是2014年年底演出的舞台剧《青春去哪儿了》。该剧在舞台剧《老男孩》改编的基础上,结合宁夏自身社会和文化特色,适当加入地方方言,使之成为一部具有宁夏元素的青春怀旧舞台剧。蓝萃公司投资约30万,享有该剧目超过60%的股权,同时承担一定比例的票务任务。这部舞台剧最后获得不错的票房,蓝萃公司和银川艺术剧院按股权比例分配了票房。有了这个不错的尝试,双方于2015年又合作了儿童剧《熊孩子》,因众多因素,这部剧目没有像《青春去哪儿了》那样票房喜人。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双方的合作,他们似乎都看到这种众筹的合作模式大有可为。

  其实在2014年之前,文化众筹在全国都是一个新鲜事物。据介绍,全国第一个成功的文化众筹案例是音乐剧《爱上邓丽君》的大获成功。2014年修排版的音乐剧《爱上邓丽君》于6月14日-8月31日在北京东方剧院驻场演出50场,之前门票采取了众筹的形式发售。

  具体而言,《爱上邓丽君》通过众筹网实行点对点的项目传播,通过微信平台和众筹网APP购票,大幅度压缩了经营推广的费用,所节省下来的费用比照民航购票的优惠方法,根据购票时间的不同,可最低享受6折的大幅优惠。通过众筹平台把全国的市场链接在一起,减少了中间环节,让观众买到真正“出厂价”的票。这种艺术产品厂家直销运营模式,以最优惠的价格,让更多邓丽君粉丝以及音乐剧爱好者真正体会到这一全新运营模式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说白了,就是把卖门票的风险提前化解,同时还筹得了项目资金。

  银川艺术剧院在启动儿童剧《熊孩子》时也打算借鉴《爱上邓丽君》这种票务众筹的形式。于是在人人网、美团等网站上预售门票,票价差不多打了五折,而且如果剧目不能按时上演,门票还可退。但是效果甚微,400张门票只卖出了不到50张,最后《熊孩子》依旧回到了股权众筹的方式。

  这并没让银川艺术剧院总经理闫宏新感到意外,他深知宁夏的文化演艺市场并不成熟,票务销售通过文化消费方式进入市场的并不多,很多人都依靠人情票,而这种“人情票”如再返流进演艺市场,对剧院的冲击是很大的。如何实现卖票盈利是专业剧院团体一直头疼的问题。“文化众筹的方式,主要针对现在消费主体是80后、90后采取的营销方式,通过入股企业自身的宣传和人脉进行票务销售,保障了部分票房收入。”闫宏新说。

   文化众筹,一种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通过众筹的方式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社会实体企业而言,更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探索。刘元、青亮、田鹏、裴威虎是在各自领域都小有成绩的青年企业家,因《青春去哪儿了》他们合伙成立了宁夏蓝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期待以更规范、专业的精神,关注和支持银川文化市场。

  有共同梦想容易,共同为梦想买单却不易。“90后”刘元说,他想借助文化众筹的形式完成自己“对青春的注解”。“80后”裴威虎对投资舞台剧也有自己的理解:“80后”在儿童时代或多或少都接受过器乐、舞蹈等各类艺术培训,对舞台剧有着自己的文化理解和喜爱,他认为这是该剧稳定票房的保证。同时投资文化产业也可谓企业转型不错的尝试。

  运用市场化手段吸纳社会资本进入艺术生产领域,通过院团与企业联合发展演艺事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北地区文艺院团经费不足、不能有效对接市场等问题。

  “《青春去哪儿了》在宁夏人民会堂首演时,我去看了。剧目取景为银川老二中,当观众看到熟悉的场景时,很多人都‘哇’了一声。这种氛围让我感觉特舒服。”闫宏新说。

  《青春去哪儿了》被他称为银川市艺术剧院创作的第一部从开始就完全推向市场的作品。文化众筹的模式,需要创作团队将更多的目光聚集到消费者的体验上,观众愿不愿看?拿什么去吸引人?成了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此,创作《青春去哪儿了》时,他们加入了大量的方言和俗语,还向社会征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用作道具,以便让观众找到存在感。期间,还征集部分观众参与到剧目的排练中。

  文化体制改革前,文艺院团创作的内容主要是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剧目主要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存在,或者为一些职能部门排行业剧,比如银川市艺术剧院先后为自治区安监局创作了方言剧《平安是福》,主要在工矿企业演出。为自治区文明办创作《我要大声唱》,主要针对中小学生。这些作品,一是主要从表演、舞台的角度去进行创作,面向专家、面向“赛场”。二是无法完全推向市场,更不会过多关注观众的感受。文化体制改革后,专业文艺院团必须与市场接轨,社会责任和市场都不可忽略。

  “至少在我看来,文化众筹模式是促进文艺院团与社会结合的必然趋势。”闫宏新说,“从深层来说,众筹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作为创业者,要想在众筹中成功,必须有对文化的敬畏,有对梦想的坚持,有把故事讲好的能力。如果产品无法在精神层面与观众进行情感沟通,品牌也就建立不起来。”(倪会智/文 武晓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