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散乱污”企业必须“稳准狠”

31.05.2017  20:40

●“”——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体制机制,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摸清情况,实现打击精准,提高执法效率

●“”——不留情面、铁腕治污,从而形成高压态势

环保部5月25日通报,截至2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的各督查组共发现“散乱污”企业问题3330个,部分地区“散乱污”企业问题屡禁不止。

从环保督查情况看,小企业多聚集于城乡接合部、偏远山区、农村地区等环境复杂区域,形成区域污染严重、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的“散乱污”企业集群,成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中央明确表态要坚决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的形势下,仍有众多“散乱污”企业违法生产,甚至还有部分企业擅自撕毁封条违法生产,实在是可忍孰不可忍。

从全国范围来看,新环保法实施前,环保处罚“失之于软”的问题,曾长期饱受诟病。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其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加大了对污染行为的环保处罚力度。罚款按日连续计罚不封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予以治安拘留处罚、附带连带责任等内容,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那么,为何“散乱污”企业依然敢于顶风而上、逾越规则呢?

散乱污”企业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散乱污”企业存在着规模小、分布散、隐蔽深等特点,车轮战式的围追堵截效果甚微。二是“散乱污”企业数量繁多,一些地方在排查过程中工作不细,措施不力,出现了不少“漏网之鱼”。三是一些地方的环保执法依旧“下手过松、过软”,不能有效制止违法行为,往往被排污企业“打游击”,这无疑为违法者钻空子打开了“后大门”。

整治“散乱污”企业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坚定信心,创新思路,拿出真办法,用“稳准狠”打出组合拳,方能见真效,真见效。“”体现的是执法作风,治理“散乱污”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体制机制,明确责任,形成合力。“”体现的是执法能力和水平,真正下功夫把辖区内“散乱污”企业情况摸排清楚,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打击精准,提高执法效率。“”则是要不留情面、铁腕治污,像反腐败那样治理环境污染,高擎问责利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对污染企业负责人实行零容忍,对相关责任部门进行问责,从而形成高压态势,让新环保法的“铁齿钢牙”狠“”下去,咬住不放,绝不姑息。

环境污染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治理工作也很难立竿见影,甚至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才能取得实效,但无论是为了公众的健康,还是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坚持“稳准狠”的思路,克服倦怠情绪,硬化治理措施,压实治理责任,才能扎实推进环境整治工作,保护好蓝天绿水,切实提高公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检查利通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检查利通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 水利厅
沙坡头区多部门观摩学习水利改革、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
 沙坡头区多部门观摩学习水利改革、现代化生态灌区建水利厅
潘军部署指导宁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2019年改革发展
 潘军部署指导宁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2019年改革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