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教育体育信息[2014] 第76期
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环境 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近些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在一些农村教师中产生了“进城热”、“择校风”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出现了教师队伍不稳定、城乡教育发展逐渐失衡的苗头。对此,教育体育局及时进行了全面分析,针对农村师资现状,从以下四个方面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提升农村教育教学水平。
一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环境。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工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近三年市财政教育投入达到12.51亿元(其中2011年投入3.56亿元,2012年投入4.45亿元,2013年投入4.5亿元),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12年投入1000余万元为全市中学、农村中心小学三年级以上班班配置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系统;2013年投资3938万元用于学校标准化运动场改造和各中小学教学仪器及音体美器材配备,所有学校以不同方式接入互联网,实现了标准化办学目标。2014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计算机配备专项资金290万元,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全部配备电子备课用机;投入350万元对汉坝小学、第二小学、叶盛中心小学、陈袁滩中心小学、光辉中心小学等5所中小学运动场进行改造;投入63.95万元对下桥小学、唐滩小学、三趟墩小学、跃进小学等4所农村学校4470平方米取暖设施进行改造;争取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中央补助资金280万元对部分学校校舍进行维修改造;争取自治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上级补助资金260万元,对部分差缺教学仪器设备较多的学校进行配备完善;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让教师免费居住,水电暖免费供应,解决有困难年轻教师的住宿问题,农村中小学(园)办学和教师工作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实行农村学校教师补贴,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根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教师补贴实施意见的通知》(宁人社发[2013]164号)要求,制定《青铜峡市农村学校教师补贴实施意见》青教体发[2014]97号,从2014年1月1日起,农村学校教师在编在岗人员享受农村教师补贴,将所有农村学校纳入补助范围,农村教师补贴标准分五个档次,一类地区50元/人•月,二类地区80元/人•月,三类地区120元/人•月,四类地区180元/人•月,特殊地区(教职工距家超过70公里以上的800元/人•月,其它300元/人•月),每年按10个月进行发放,惠及59所学校1379名教师,进一步提高了农村边远教师的待遇水平,农村教师队伍更加稳定。
三是坚持每年招录特岗教师,优先向农村学校分配,充实农村学校师资。教育体育局根据区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编办《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招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三年服务期满考核聘用工作的通知》(宁教人[2014]144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特岗教师考核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对特岗教师进行考核使用。2013年招特岗教师37名,分配到农村28名;2014年招特岗教师28名,分配到农村18名,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补充农村师资不足的问题,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四是积极推行区域学校捆绑发展管理模式,优化师资配置。根据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学校必须实行轮岗交流和促进义教均衡发展的要求,实行捆绑交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教师学年度交流人数比例分别不低于领导班子人数的20%和专任教师的10%,其中骨干教师(名师)交流不低于同类人数的30%。教育体育局以城区学校为牵头单位,将全市中小学划分9个捆绑区域,由教体局按比例确定交流教师人数,区域学校商定具体交流的人员,轮岗交流补齐差缺教师,交流教师承担交流学校满负荷工作任务,实现了校级间的均衡。对于捆绑交流工作,教育体育局出台了捆绑交流教师管理办法,保障工作的有效实施,要求交流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对捆绑交流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给予优先考虑,对城区学校到农村捆绑交流的教师给予交通补贴。近年来,共交流教师750人次,其中骨干教师交流286人次,校领导交流102人次,捆绑交流有效的解决当前校与校之间师资不配套问题,也是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合理利用师资,有效实现教师动态管理的积极探索。
(青铜峡市教育体育局 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