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冲破教条主义
◎ 鄂云龙
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仍是当务之急,仍需要抓紧进行。
30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学研究起步阶段;从1992年到2003年,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和行政管理学研究拓展阶段;从2003年开始,进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和行政管理学研究繁荣阶段。仅举一例:据一些外国人士的观察,过去在中国,办事常常只靠熟人关系,但现在必须遵循程序和法律。关系和程序、法律变得同等重要。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没有关系,程序和法律可能不起作用,但不符合程序和法律,关系也开始难起作用了。
在世界历史上,这种剧烈而深刻的变化都曾伴随着猛烈的革命或血淋淋的动乱,而让世界深感意外的是;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和平稳定的条件下发生的。在中国30年的剧烈变化中,没有发生大的动乱,没有发生大的危机。这是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奇迹,充分展现了我们体制的自我改革、自我修复、自我创新的活力与潜力。究其原因,除了中央领导人的稳健务实、廉洁亲民的旗帜性表率作用之外,以下几个因素也起了很大作用:县乡政权基本可靠、干部队伍基本可靠、人民可靠、部队可靠。
当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中国政治体制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在党内和社会上及学术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在每个层级上和每个领域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受制约的进而无法监督的权力。这种权力既不专制,又不民主,俗称“一把手”现象。“一把手”现象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常委会、全委会、民主生活会、民主决策机制的效能。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市委会议、县委会议、乡党委会议上,甚至出现在学术界的课题组里。
“一把手”现象的存在不仅无法适应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央权威,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也是腐败产生和蔓延的原因之一。因为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如果没有上边的坚决支持,即使是乡党委的一把手也无人敢得罪,也无人敢提出不同意见。这就不仅仅是要不要民主的问题,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遏制,将损害党内民主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制定明确目标,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告诉全党问题所在,调动全党、全社会的积极性,共同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及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还可以挽救一大批干部。
当然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既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措施坚决果断地解决,又不能绝对化。因为,世界经济形势仍在持续的动荡中,在下一个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党必须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必须明白,国家民族的命运系于党身上,我们要对国家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
稳定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前提
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但目前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群体;社会的稳定需要一个有公民意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群体,但可惜的是,个人恩怨摆在大是大非之上,是中国文人的传统之一。中产阶级和有公民意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群体只能在稳定的改革中逐步培育,而这也是健康地推进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
6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目前的环境下,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培育公民精神、培育新的政治文化的过程。政治体制改革开始时所处的环境实际上是民主意识尚不成熟的环境,激进的民主会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在21世纪全球化的时代,在核武器、纳米武器、生物武器主导世界的时代,中国必须在稳定的环境中谋求发展。稳定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世界的稳定发展。
但是,稳定不等于无所作为,相反,稳定中的改革才是真正的高难度动作。稳定中的改革尤其需要大无畏的政治勇气以及忍辱负重的精神。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冲破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
中央号召解放思想,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冲破教条主义,冲破党八股的束缚。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倾向,这仍然是解放思想的主要障碍,反映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尤其突出。
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模式,也不能照搬任何模式。但是,不照搬西方模式,不等于不接受西方精华。列宁给共产主义者下的定义就是能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武装自己的头脑。共产党人能够吸收大自然和人类文明为自己提供的所有营养,只要有利于建设“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党宣言》)。只要有利于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只要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进而解放人,只要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共产党人就能毫不犹豫地放下任何包袱,接受新的武装。我们寻找和追求并为之奋斗的就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所有制形式和政治形式,除此之外的任何教条都应该被革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