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4.03.2021  17:21

  新华网银川3月4日电(记者 许晋豫)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我国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精神,展示了“扶贫人”的无私奉献和“脱贫者”的勤劳勇敢,生动体现了既要扶“”也要扶“”的宝贵扶贫经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宁夏侨联主席朱奕龙表示,广大农村产业发展基础依然较差,脱贫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当前还需迈过乡村劳动力缺乏、人才匮乏这关键的一道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宁夏侨联主席朱奕龙(左二)。

  朱奕龙说,目前,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人力资本储备依然不足。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批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由于缺少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人才更新速度缓慢,许多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选择乡村作为工作地点,致使乡村劳动力缺乏,人才匮乏成为乡村以及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瓶颈。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是创业创新的支柱,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建立稳固的人才队伍,吸引人才走进乡村,激发人才活力,让人才这一“第一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进而造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人才、资金、土地、技术及产业汇聚起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朱奕龙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乡村人才振兴计划,推动人才向农村,尤其是刚刚脱贫的贫困地区下沉。

  首先,建立农村“土专家”人才库。建议科技部门将“土专家”纳入农技推广“专家库”,让“土专家”也拿到职称证和聘任书,并建立“土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采取财政补贴和创收分红形式,鼓励支持“土专家”指导乡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其次,大力发展农业创业孵化园。支持建立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多功能农业、标准化农业等现代化农业创业孵化园,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场地、政策、保障、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公益性服务,让农民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现代化农业创业孵化园成为农村创业人才和农民企业家的摇篮。

  再次,完善农业科技人员创收创业双丰收机制。创新政策,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围绕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最后,建立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鲜血液,应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完)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