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0%
2015年主要发展预期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 增长4%以内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
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3.5%
摘要
关键词:新常态核心区
适应新常态全面加快开放内涵式发展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要求继续围绕在“四个宁夏”建设中走在前列、做出表率,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加快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新常态下,国家不断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倾斜支持,将为我们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带来更多政策利好;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把宁夏定位为推进主要面向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开展交流合作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自治区提出加快宁东基地、综保区、滨河新区、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空港物流园区深度融合发展,争取成立国家级经济开发新区,这是我们加快建设试验区核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重大机遇。当前我市经济总体向好,率先调整转型的效果初步显现,生态纺织、新材料、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形成,开放载体不断夯实,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我们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不断创造新优势,培育新增长点,开创银川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全会、自治区“两会”、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一带一路”、“两区”建设等历史机遇,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2258”工作思路,突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突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突出美丽银川建设,突出改善民生,突出依法治市,加快开放内涵式发展和国际化现代化进程,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开放、富裕、和谐、美丽银川建设取得新成效。
打造西部国际旅游目的地
整合提升东西两条文化旅游带功能,加快推进回乡文化园二期、三沙源、华夏河图·生态小镇、军博园二期等项目,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抓好西夏陵申遗及西夏博物馆迁建,完成韩美林艺术馆、规划展示馆布展运营,新建银川文化创意基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大宣传推介,开拓韩国、台湾及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游市场。完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推动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让游客住下来、能消费,旅游总收入增长10%以上。
培育发展健康及养老服务业
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出台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向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领域,推进银川爱心护理院、法国爱德府养生养老等项目建设,提高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打造区域健康养老服务中心。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把今年定为“财源建设年”,千方百计做大财力总量。扩大“营改增”范围,把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探索建立财政投入基金化、政府投资资本化制度,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建立统一的政府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制定购买服务目录清单;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领域。
加快试验区核心区建设
推进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和滨河新区、综合保税区、临港经济区“三位一体”开放核心区建设,打造对阿合作和总部经济新高地。加快阅海湾中央商务区运营见效。高标准建设滨河新区。推动综合保税区转型发展。
其他
加强市民大厅及行政审批服务局运行制度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网上办事和电子监察,打造现代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局一章管审批、一个窗口办成事”。
力争培育20家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