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蔚民:大力支持创业创新 促进就业改善民生

19.09.2017  16:57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动创业创新,对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业是13亿多人口最大的民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主动作为,砥砺奋进,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就业形势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1300万人,5年来累计实现6524万人,较2007-2011年增加716万人。2016年末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6亿人,超过欧洲人口总数。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2012年以来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1%以下的较低水平,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去年底两项失业率均回落到金融危机后的最低点。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5年来,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就业和创业人数连年实现双增长;农民工总量从2.63亿人增加到2.82亿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达2790万人。去产能职工安置平稳有序,2016年有72.6万名职工得到多渠道安置。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升至43.5%,就业结构由一产占主导的“金字塔型”转变为三产占多数的“倒金字塔型”。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2014年城镇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乡村,2016年达到53.4%。中西部地区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趋势明显。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2012-2016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分别增长11.8%和10.1%,跑赢了GDP增速;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今年以来,就业工作延续积极向好势头。1-7月城镇新增就业855万人,同比增加20万人;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时隔10年再次降入3时代。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能够保持比较充分的就业,实属不易,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就业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得益于坚定不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力带动,得益于精准施策守住底线、强化服务补齐短板的政策助力,同时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得益于创业创新活力的有效迸发。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没有采取“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深化改革创新,以简政放权的减法、政策服务的加法,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活力。其中,各级人社部门按照中央部署,立足职能,主动作为,瞄准重点群体创业创新,在完善政策、优化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创业政策不断完善

  201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下发了两个就业创业综合性文件,对积极就业政策进行调整完善。2015年政策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形成了便捷准入、平台建设、创业融资、减税降费、培训服务等一整套创业扶持政策。今年的政策又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群体创业的支持力度。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部署,一方面,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将企业登记制度由“三证合一”拓展为“五证合一”,持续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主动削减超过70%的职业资格,为创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税收优惠、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基金支持等政策扶持力度,持续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为劳动者创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创业服务不断优化

  各级人社部门依托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摸清劳动者创业意愿和创业需求,5年来为1700多万人次提供了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政策咨询、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一些地方结合实际,整合多方职能和行政资源,探索设立了综合服务中心,为创业者集中提供“一站式”“一条龙”便捷服务。一些地方依托各类园区,着力打造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载体,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综合服务,先后涌现出71家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一些地方充分运用就业创业服务补助,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调动市场化服务机构、专业辅导团队,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服务,有效扩大了服务供给。一些地方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业推进活动,我部联合宋庆龄基金会组织了两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吸引超过1.6万个创业项目和一批创业投资机构参与,为创业者搭建了对接政策、资金、市场的桥梁。9月中旬,我们还在山东济南举办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充分展示创业服务领域最新成果,推动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创业培训不断增强

  我部专门下发了推进创业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创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政策措施。各地逐步建立起培训主体多元、培训模式多样、培训内容多层,能够覆盖创业活动不同阶段的创业培训体系,形成政府激励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培训机制。2012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参加创业培训人员达216万人次。在扩大培训规模的同时,我们还结合创业领域的新变化,着力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课程开发,强化培训绩效考评,探索开展网上培训,切实提高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重点群体创业扎实推进

  大学生创业规模稳步增长,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实施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就业创业促进计划,2016年新登记注册大学生创业者61.5万人,同比增长10.2%。农民工返乡创业如火如荼,国务院先后两次下发文件部署,有关部门共同实施了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从今年二季度监测看,20.2万返乡农民工中有11%选择了创业,对推进脱贫攻坚、发展县域经济发挥积极作用。科研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方兴未艾,我们专门出台了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职称评审和薪酬分配自主权等政策,打破了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藩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265.1万人,其中2016年回国43.3万人,这些为深化创业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践证明,推进创业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有利于激发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不仅解决了劳动者自身就业的问题,也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释放出就业的“倍增效应”。2013年以来,新登记企业每年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2016年日均新创设企业近1.5万户,比上年日均增加3000户,对同期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近40%,对保持就业形势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劳动者在创业中仍然面临一些难题,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背景下,压力更大,创业门槛、融资、技术、能力等难题依然突出,创业政策还有待完善,培训服务有待加强,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部门职责,抓住重点群体,找准工作定位,一方面狠抓落实推进,巩固现有基础;另一方面对接创业者需求,在政策服务上全面扩量提质,为广大创业者打造更为优越的创业环境。

  一是抓政策落实完善。一方面,以落实国务院就业创业新政策为契机,加大工作调度、专项督查、政策宣传等力度,最大限度简化政策审批手续,加强资金保障,切实抓好各项创业创新政策落地见效,让劳动者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另一方面,针对劳动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创业担保贷款,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妥善解决用地难题。同时,积极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特点,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力度,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同时,打造就业创业新增长极。

  二是抓培训提质增效。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把创业创新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努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积极性,摸清创业者培训需求,大规模开展创业培训,确保每一位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都能接受一次政府补贴的创业培训。同时,区别不同重点群体的创业特点,把握创业企业初创期、成长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打造更加专业的师资队伍,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切实提升培训质量。

  三是抓服务拓展深化。实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增强服务机构的创业服务功能,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和方式,提高创业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孵化机构优势,用好购买服务和奖补政策,鼓励他们为创业创新者搭建更多专业化平台。此外,还要围绕解决创业者及创业企业用人难题,加强用工指导和服务力度,加大技能人才、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及时提供社会保障、人事代理、教育培训和职称评定等便利。

  四是抓环境改进优化。持之以恒地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扫清影响创业创新的“拦路虎”。继续搞好双创活动周等创业推进活动,组织开展创业型城市、返乡创业示范县创建,支持地方打造富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切实加大创业宣传力度,推广一批创业典型,在全社会厚植创业文化,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发挥部门优势,加强协调配合,把双创工作持续推向深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地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作出更大的贡献。(人社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