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如意智能化柔性服装生产线

30.08.2016  00:05
 

  量体裁衣,全程智能定制

  ——探访如意智能化柔性服装生产线

  8月28日,在滨河如意服装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工人们在智能化生产流水线上作业。

  数据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各项数据实时更新,裁剪自动运转保证面料大小不差分毫,吊挂系统智能配对让每一套西服自动归位……这一切场景不是发生在电视屏幕上,而是银川滨河如意服装公司智能化生产线的真实写照。一座运用全球最先进工艺的智慧工厂诞生在银川滨河新区,让量体裁衣到诚意制作全部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工业4.0的智能工厂在银川得以实现。

  智能裁剪不差分毫

  整洁的玻璃幕墙,体量巨大的厂房,从外面望去银川滨河如意服装公司的车间似乎与普通车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走进车间,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所有的设备都在自动运转,工人们退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着屏幕,所要做的只是“监督”设备操作。

  传统的制衣工序中,制版时都是裁缝拿着皮尺和粉笔头在布料上刻画,然后根据刻画的线条进行裁剪。刻画的线条粗细以及裁剪的位置拿捏,都得靠裁缝的手工水平,这就很难保证精确度。而在智能裁床上,不见了人工画线和手工裁剪,取而代之的是机械手臂运转如飞。

  “我在服装公司工作13年了,这样先进的设备还是头一次见。”在浙江工作多年的陈华,现在是这个岗位的一名工人,面对着这台智能设备,由衷感慨道,“传统的工艺并不能保证每件衣服尺寸都能精确,这台智能裁床输入了所有部位的数据,机械根据数据处理每一刀,既让每件衣服不同,又能让尺寸分毫不差。”据了解,这台德国引进的裁床是目前世界级的产品,可做到全自动对条对格,彻底解决了人工排版的难题,是目前中国引进的第一台设备。

  智慧吊挂智能分配

  银川滨河如意服装公司的智能化柔性服装生产线,最大特点便是实现了定制化生产。每天生产的西装数以千件,但要保证每件西服和西裤都可以对上号,不出错地送到消费者手上,生产环节的衔接尤为重要。银川滨河如意服装公司引进加拿大最新技术,让一块面料从进车间到变成西装,实现了不落地式的一体化生产。

  这座车间分为两层,前期生产工艺在一楼,而要想最终成衣,需要输送到二楼,这中间的输送工作,都是智能吊挂完成。记者看到,一件件西服随着传输系统平稳有序地在车间内穿梭,到达指定岗位会自动停下,工人们取下来进行作业。“以往的工序中,上一个工序完成后到下一个工序,都需要人工传送,费时费力不说,还极容易出差错。”车间领班吴青云介绍,“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实现了从裁剪、车缝、整烫到智能配对仓储的不落地式一体化生产,解决了传统工序之间传递缓慢、间隔较远的难题,大大提升了定制类服装的生产效率。

  直观的全能“大脑

  要实现全自动智能化柔性服装生产,除了先进的设备,还需要一台运筹帷幄的“大脑”,在银川滨河如意服装公司内,数据信息中心便是整座车间的“神经中枢”。

  28日上午10时,记者走进数据信息中心时,屏幕的左上方显示着此时接收的订单数字以及金额,同时显示着这些订单来自哪里,简单直观,一目了然。同时,整个车间的生产环节和上游原料供应链的动态进展,在这里都有显示。“这可不是块普通的屏幕,我们的工厂智慧都在这里了。”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前都是批量生产,并不知道客户需要哪样的衣服,这样的技术变革使得客户前置,能够及时了解客户需求。

  “我们建立了全球24小时承接个性化服装定制的接单系统,从接单、制作一人一版、一人一款、生产全过程到发货、售后服务,实现全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流程。”银川滨河如意服装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晓露介绍,传统的工业不能将个性化定制产品实行规模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的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而低成本、高效率必须是规模化生产,而柔性化的工厂就解决了个性化产品规范化的生产,这就是工业4.0的核心理念。(记者 周志翔/文 苏勇/图)

 

  来源: 银川日报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
银川6家银行网点受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从“入厅”办理变“出厅”办理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