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代会精神·基层蹲点采访】探寻老牌工业重镇惠农区的转型密码

17.08.2017  12:47

  刚到惠农区蹲点采访,惠农区宣传部副部长栾宁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了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上半年,惠农区80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69.96亿元,同比增长35.02%;完成工业增加值36亿元,同比增长9%。

  无疑,这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实事求是地讲,对于一个老牌工业重镇,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易的!那么,在这份亮丽成绩单的背后,惠农区到底做了哪些工作?这激发了记者的探寻欲望。

嘉峰化工新建的液态二氧化碳球罐。

   漂亮的 “成绩单”见证发展新思路   

  惠农区是宁夏工业的发祥地,也曾是国家煤炭开采的主战场,宁夏的第一锹煤、第一度电、第一吨钢都源于这里。然而,随着近年来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和宁煤集团战略中心的转移,曾经的宁夏老牌工业重镇辉煌不再,一度陷入了发展困境。

  惠农区委书记梁福祥说:“当你认真审视一番惠农区的产业结构就会发现,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惠农区还是没有摆脱依赖煤炭资源和煤炭加工这条路子,现在的主导产业还是冶金和化工,占到了整个工业的60%。应该说,惠农区面临的转型发展压力和挑战是非常巨大的。”面对困境,惠农区委、政府直面现实 ,果断提出了“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发展新思路,重点是利用先进的装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数据证明,虽然惠农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但作为老工业基地,多年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是不可撼动的,只要找准转型发展的路径,惠农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视。”面对这样的“成绩单”,梁福祥书记感慨地说。

嘉峰化工生产的双氰胺产品正在装车启运。

   改造升级使传统产业活力迸发

  8月14日上午,初秋的阳光照在身上依然灼人,可当记者走进宁夏嘉峰化工有限公司的厂区,看到的却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一袋袋刚刚生产出来双氰胺产品正在装车启运,发往德国。在厂区西侧,昔日粗大笨重的白灰窑已经被功能先进的液态二氧化碳球罐所取代。

  宁夏嘉峰化工有限公司行政副总马瑞峰指着5座被淘汰的白灰窑说:“传统白灰窑工艺线路复杂,产生较大的能源消耗及较高的污染物排放,生产成本高而且窑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稳定,影响产品质量和产能的充分释放。”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传统白灰窑工艺年产5万吨双氰胺,消耗约20万吨石灰石及3.5万吨无烟煤,共产出窑气(二氧化碳)18.6万吨。而用液态二氧化碳替代传统白灰窑窑气技术改造,年可节约标煤3.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402吨、氮氧化物1200吨,减排白灰粉尘3000吨,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122万元。

中盛电缆自动化操作设备。

  “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和兼并重组煜林化工公司,大幅提升了企业产能,现已形成“石灰氮—双氰胺—双氰胺下游产品”的链式产业格局,年产石灰氮120000吨、双氰胺24000吨,出口额位居自治区同行业之首。” 马瑞峰说,嘉峰化工自主研发、设计的10万吨回转窑生产石灰氮项目更是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空白。“目前,公司氰胺产品占世界氰胺市场份额由40%提高到50%以上,石灰氮产能提高到70%以上份额。” 马瑞峰自豪地说。

  宁夏嘉峰化工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只是惠农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一个缩影。

  在传统行业面临制造成本优势丧失、产能过剩等多重压力下,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技术改造已经成为推动惠农区传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近几年,在市场倒逼和政府引导下,惠农区先后处置“僵尸企业”38家,对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落后产能果断进行清理。同时,规划建设专业工业园区,通过关联企业集中布局、上下游产业配套和实施循环化改造项目等手段降低企业成本;引导传统产业和企业进行技改升级、重组嫁接,补齐发展短板。

申银特钢螺纹钢生产线。

  据惠农区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日盛化工则通过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和产业链,基本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目前,日盛实业是全球最大的发泡剂生产企业,在全球占有了60%的市场份额。老企业恒力钢铁通过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保持了全密封的钢丝绳在全国的技术领先地位,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使用的阻拦索就是恒力钢铁生产的。

   剑指高端让新兴产业引领发展

  在推动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升级的同时,惠农区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比翼齐飞,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可谓是新兴产业的藏龙卧虎之地,进入开发区,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化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入驻企业21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0家,已形成冶金、电石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

中盛电缆生产线。

  宁夏中盛电缆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和生产特种软电缆、电力电缆、光伏电缆和布电缆等产品的大型企业,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投资5亿元建设的年产5000公里阻燃、耐火软电缆项目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中利速度”。走进生产车间,一台电子节距束丝机吸引了记者的视线,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台机器可以通过电脑设定绞合节距,取代了过去人工操作,不仅减少了劳动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据公司综合办主任王霞丽介绍,中盛电缆自2014年成立以来,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大力加强技术研发,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累计投入800多万元,先后实施5项技改,其自主研发生产的阻燃、耐火软电缆,具有安全、环保等优势。“电影院、剧院、体育场及娱乐场所等一旦发生火灾,该电缆可以保持90分钟正常通电,这为逃生争取了宝贵时间。”目前,产品已在淘宝上线销售,很受市场欢迎。

润龙包装袋生产车间。

  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6年,宁夏中盛电缆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实现产值达6.8亿元。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据介绍,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以上,税收达到6000万元,可提供1000人的就业岗位。

  两天来,记者还走访了腾晖光伏、申银特钢、石嘴山市塑料厂、润龙包装等企业,记者看到,随着一批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的优势产业项目的相继落地,不仅延伸了当地电石化工产业链,还带动了当地轻质型、科技型、环保型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解决就业方面也功不可没,为推动惠农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石嘴山市塑料厂管材生产线。

  来自惠农区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惠农区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经自治区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示范企业20家,镁合金锭、螺纹钢、糊用树脂等10余种产品被列入“宁夏工业名优产品推荐目录”。

  技改升级、无中生有、腾笼换鸟、重组嫁接……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举措,使一批企业“脱胎换骨”"浴火重生",进而助推惠农实现华丽转型。

  这应该就是这座老牌工业重镇的转型密码。 (宁夏新闻网记者 杨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