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宜居盖头遇见美好银川

03.08.2019  18:21

  湖城银川,美不胜收。

  今天的银川出行便捷、生活舒适

  今天的银川发展更绿色、品质更高端

  今天的银川城市更和谐、环境更宜居

  在刷新颜值的同时,银川这座城市幸福美好的温度也在不断提升。

  加载着“美好生活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宜居城市等荣誉的光环,银川彰显着一座西北城市的宜居魅力。作为国家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银川外修颜值内炼气质,为百姓践行着宜居城市的温暖承诺。今天的银川人在一片鸟语花香、草木葳蕤中,铺青播绿、护水长流。

  城市双修,让银川“内外兼修

  “以前这里垃圾到处都是,商户直接把水倒进沟里,现在商户自建的排水管彻底封堵了,沟里的垃圾也清理干净了,空气也好了。”家住武警小区的居民丹丽玲推开窗子,眼前的第二排水沟干净整洁。沿第二排水沟一路北上,银川第五污水处理厂出水口的水质清澈见底,已达到一级A标准。

  “出行真方便,多亏了凤凰桥!”凤凰北街(贺兰山路—唐徕渠北)市政道路打通工程,让市民马少斌从城北到城东上班路上快了二十分钟。“疏堵提畅”工程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更让城市中心区多了一处靓丽风景。

  2017年3月22日,银川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经过几年的试点工作建设,今天的银川山清水秀、空气怡人,今天的银川出行便捷、生活舒适。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建设的征程中,银川市按照《银川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全方位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城市在刷新颜值的同时也彰显了幸福宜居的城市温度。

  今年以来,银川市结合整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制定了《银川市整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城市双修”及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方案》,让“城市双修”落实掷地有声、更贴地气。按照《银川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银川将重点修复和提升“山体、水体、环境”等几类核心生态要素,对涉及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特色、交通系统、历史文脉等各类要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选取重点斑块、重点地区打造银川亮点。

  如今,大口子、主佛沟硅石矿区及贺兰石矿区已经长出了新绿,以山体修复为内容的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恢复治理为银川夺回24.8万平方米的生态治理区域;以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银川市建成区水体清污分流工程为内容的水体治理,让银川河湖常清水长流;化肥、农药、除草剂累计减量20%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0%以上,土壤污染防治让银川景色宜人。

  通过开展城市功能修补和城市交通修补,银川城市综合竞争力大涨,吸引了大批返乡创业人员。舒适的人居环境,让北京化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材生史建文放弃北上广的高薪工作,毅然踏上返乡创业的道路。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工作开展以来,银川完成了银川市第二、三、四、五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启动了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建设项目、改造了26处城市内涝积水点,通过拆除并网燃煤锅炉、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大大提高了市民的生活水品。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银川人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让资源得以绿色回收。

  走进银川,道路交通四通八达,新旧建筑相得益彰,城市设计精细美观,街区巷道布局有方。银川人出行方便了、生活水品提升了、城市品质提高了,生活在银川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城市双修,正用一种宜居的节奏,悄悄改变着银川的温度。

  铺青播绿,让银川穿上生态长裙

  炎炎夏日,炙热的阳光烘烤着路面,行人纷纷躲在树荫下行走。如果从高空俯瞰银川这座城市,你会发现与四通八达的道路一同向天际延伸的还有连绵不断的绿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地率41.68%,绿化覆盖率42.02%,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4平方米。

  但城市变“绿”并非一朝一夕。在银川生活了一辈子的杨西阳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左右,银川基本都是土路、土房子,“以前一吹风漫天黄沙,除了中山南街有大白杨,其它地方都是光秃秃的。”已经退休的园林工人范增华也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初,银川的园林绿化工作没有运输车辆和机械,一切全靠人力。土地高低不平,需要人力一铲一铲、一锄一锄平整;沙质土壤树木不易存活,需要人力一棵一棵换土;日常管理,需要人力从沟渠、排水沟里汲取水,然后利用架子车一桶一桶地拉到目的地灌溉;施肥的时候,需要人力先四处捡粪,然后再一棵树一棵树地堆肥……

  通过范增华等一代又一代园林工人的努力,到了上世纪80年代,银川初步建成了第一代林网。但当时,银川的园林绿化无论是在规划设计、树种搭配以及风格追求上,基本都是防护林的简单模式,既没有景观节点,又没有园林风格艺术,“一条路两行树”“一栋楼一圈林”是当时园林绿化的真实写照。到了上世纪90年代,银川林业建设又经历了“天牛”虫害,第一代林网中栽种的杨柳树被大量砍伐,城市又回到了光秃秃的模样。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开始搭配种植混交林。”银川市园林管理局高级工程师俞晓艳介绍,第二代林网建设除了种植杨树、槐树、榆树、沙柳等树种,也配合种植有防风固沙的灌木,以及苹果、枸杞、枣等经果林,初步形成了南北“六纵”、东西“九横”、中部湖泊湿地镶嵌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构建起符合“塞上江南”核心区标准的大生态格局。

  走进城市中心,道路两侧高大的乔木掩映着脚下的灌木花丛,弯腰的柳树枝条迎风摇曳,在唐徕渠中留下温柔的倒影。在唐徕渠和六盘山路的交会处,今年新建的小微游园已经初显真容。

  司惠宁是银川市园林管理局养护管理站的副站长,每年他都会参与到城市小微游园的建设中。“今年的6个小微游园基本进入了收尾阶段,预计国庆前能向市民开放。”如今银川已有大小公园、游园134个,其中小微游园53个,它们散布在城市绿网的各个节点,在点亮城市街角的同时,也串联起市民们的幸福生活。

  市园林管理局建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6处小微公园建设项目,今年全市还实施了银川西部水系赛马水泥铁路段景观绿化建设项目,沈阳路(阅海湖—同心路)和哈尔滨路(正源街—亲水大街)道路景观绿化工程,滨河水系截污净化湿地扩整连通工程—湿地建设项目,阅海万家东侧水系周边绿化等本级政府投资项目21个,持续为城市铺青播绿。

  清水身边绕,亲水意缱绻

  8月1日,晚饭后,王文静带着父母,一起前往家附近的灵武市东沟人工湿地水质净化项目潜流湿地散步,芦苇、香蒲、水葱等水生植物郁郁葱葱、渐次排列在池里,“没想到,家附近就有这样的好景色,闲来无事我就会到这里转转,感觉一天的疲惫都消减了不少。”王文静说。

  该工程占地总面积62.84公顷,分成三块表流湿地和一块潜流湿地,项目于2017年11月破土动工,先后完成土建结构施工、单元池滤料填筑、设备安装、潜流湿地进水调试和单元池植物种植等工作,2018年7月进入试运行阶段,今年5月正式移交第三方运维公司,潜流湿地的设计日处理污水量为5万吨,目前两个出水口水质均实现了达标排放。项目通过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城市污水,经过沉淀、过滤、水生植物吸收、微生物处理的方式,最终使河道内的劣Ⅴ类水体变成地表Ⅳ类水质排入黄河。

  据了解,为保持河湖水系“清澈”面目,我市加快推进了水资源涵养和水生态建设工作,自去年起,实施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建设,截至目前,永二干沟章子湖、经纬创业园区、滨河大桥、中干沟、银新干沟纺织园区污水厂、四二干

  沟等8处人工湿地已建成并投入运行,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在金凤区良田镇的胭川湖,湖面平静,不时有几只鸟飞过,周围立着禁止游泳钓鱼的警示牌,环路已铺上石子,工作人员也定期巡查,打击乱占乱建、乱堆乱放等问题。“我们将实施胭川湖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原有湿地面积,实现河湖面积只增不减、只退不占,河湖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岸线两侧景观带只能加宽不能变窄、只能添景不能减绿的目标。”良田镇镇长李波规划着。

  而在几个月前,这里却不是这样的景象。这几年,胭川湖被部分农民填埋了230亩,建设了房屋、砖厂、农家乐、养殖场等。“我们成立了六个工作组整治胭川湖乱占乱建行为,目前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李波说。

  今年以来,银川市水务局与市检察院联合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搭建行政+司法执法平台,携手整治黄河沿岸“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问题,保护母亲河,截至目前,已销号河湖“四乱”问题66件。

  记者了解到,我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全面实施,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已开工建设;银川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土建及安装施工进度达到90%;灵武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土建及设备安装进度达到95%,完成兴庆区掌政镇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在线监测设备已安装完毕。金凤区丰登镇和丰村污水处理站、西夏区平吉堡集镇污水处理站和南梁集镇污水处理站已开工建设,争取年底投入使用。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也顺利开展,已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高家闸沟上段综合治理、西大沟清淤净化、银新干沟城市段清淤净化工程……

  河更净了,水更清了,岸更绿了,天更蓝了,鱼翔浅底、碧波荡漾,在炎热的夏季里,依水而居的百姓们不再是闭门锁窗,而是享受“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带来的鸟语花香。

  记者  陈玲  梁小雨  肖梦琪/文  海坤  李靖/图

宁夏立法呵护河湖清流
  这是宁夏的一笔重要“财富”:全区目前流域面积超新华网
河长巡河成常态 银川今年河湖环境持续改善
  银川市1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