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来的民族团结“活化石”

06.07.2015  18:31

  北京时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申报的“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次联合申遗的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和贵州播州海龙屯三处遗址。中国土司承载哪些文化?三处遗址有何特点?申遗之路如何备战?未来又将如何保护?新华社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三处遗址共展“土司”魅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已知与土司相关的遗存共100余处。参与此次申遗工作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傅晶表示,老司城遗址、唐崖土司城遗址、海龙屯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其中,老司城遗址是高等级土司宣慰司治所,唐崖土司是等级较低的长官司治所,海龙屯是土司的军事防御城堡。     “老司城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性的古文化遗存,”中国考古理事会理事长张忠培说,“从综合的角度来看,我们世界文化遗产还没有这种类型的,这是中国一个很有特色的类型。”     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介绍说,位于武陵山区中段的老司城,其建筑和文物记载反映了八百年来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生活的历史,堪称“挖”出来的民族团结“活化石”。     记者在老司城内看到,老司城遗址依山傍水,为“三纵五横”的棋盘式布局,分为居民区、衙署区、首领生活区等,有着河街、左街等八条街道。街道全由红褐色花纹卵石砌成三角形、菱形等土家族代表图案,充满民族风格和泥土气息。     始建于公元1346年的唐崖土司同样背山面水。“其建筑布局吸收了‘围合内向’‘序列关系’‘中轴对称’等体现汉族中央政权礼制文化的理念,突出反映了以土家文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共存与碰撞。”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总工程师吴晓说。     而位于贵州的海龙屯遗址则是中国的古军事城堡建筑遗迹,内有城墙、关隘、卡门等一系列设施遗存。“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非常熟悉,自小时候起我就打着火把从海拔1200多米的山顶到海拔900多米的山脚读书,古城墙、古关隘、古青石都非常美丽。”在海龙屯居住多年,现为海龙屯导游兼管理人员的刘炬材说。      精心准备申遗之路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土司遗址”顺利申遗,近年来湘、鄂、黔三地都做了精心准备,通过收集资料、修缮文物、出台法规等举措,来致力于文化多样性保护,为成功申遗打下基础。     湖北省恩施州副州长张宇告诉记者,申遗程序分为“规定动作”和考察评估,“规定动作”主要指提交申遗文本。     “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唐崖土司城址纳入2015年的申遗项目,同年就出台了《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办法》,这是湖北首部对单体文物遗址的保护法规。”张宇说。     在湖南永顺县,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地方部门收集整理了相关史志和土司相关书籍300多册、图片资料7000多张,以及水利、气象等22个部门文件资料56件,并先后颁布实施了《老司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等系列法规15个,编制了遗址保护规划及建设方案77个。     在海龙屯遗址,贵州省相关考古机构自2012年4月起就着手对遗址进行科学考古发掘,并系统地理清海龙屯土司遗址建筑群。“本次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标志着贵州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海龙屯遗址所在地的遵义市汇川区区长郭正勇说。     回顾土司遗址“申遗路”,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也直言:“从启动申遗工作到申报成功,仅用了短短两年多时间,其速度之快,成为全国申遗的奇迹。土司遗址申遗成功进一步彰显了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未来仍需加强保护、守护特色     土司遗址成功申遗带来了喜悦。在老司城所在地湖南永顺县城,土家族同胞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40支队伍近两千人欢呼雀跃,舞台上60名锣鼓手组成的方阵擂起震天响鼓,市民们伴随着开场音乐和锣鼓声举起双手在欢呼声中奔跑。演员们组成“1”和“8”字形,跳起欢快的土家摆手舞,象征着老司城818年光辉灿烂的历史。     “这些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土司遗址申遗成功让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海龙屯考古队领队李飞兴奋不已。他说,“长期以来,贵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但不被外界所知。此次海龙屯的成功申遗,既提振了贵州的文化自信心,又将为今后继续拓展土司考古研究打开新的领域和方向。”     与此同时,申遗成功也带来艰巨的保护与开发任务。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表示,今后考古所将在唐崖土司城址的居住区,以及公用区、商用区,进行深入研究和有选择地发掘。在获得允许的情况下,可能对城墙进行部分解剖,进一步探讨其历史沿袭,拿出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的文物保护方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海龙屯关口、城墙等遗存的修缮保护,聘请高水平、熟悉海龙屯的专家学者,定期或不定期把脉文物安全、开展价值研究等工作,依法利用与合理开发好海龙屯,守护好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郭正勇说。     张宇表示,未来在大量客流、资金流、信息流涌入的情形下,地方将秉承保护先行、利用为辅的原则,改善唐崖土司城址的参观条件和相关旅游配套设施,为增强土司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供文化支撑。     (记者徐海涛、喻珮、明星、李丹、李平、李惊亚;摄影记者刘续、白禹、郝同前)新华社北京7月5日新媒体专电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

    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以东灵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是土司时期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彭氏土司政权始建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鼎盛时期辖20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止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历经五代、宋、元、明、清,历时818年,历经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老司城遗址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其完整地体现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传统。

唐崖土司城遗址衙署区全景。

    唐崖土司城始建于元代初期,明代末期扩建,辟3街18巷36院,包括衙署区、宗庙区、军事区,以及书院、花园、养马场、狩猎场等,占地100多公顷。作为这座城的主人,覃姓唐崖土司世代居宦,相沿十八代,历位460余年。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唐崖土司被废,象征其权力的土司城逐渐湮没。如今,唐崖土司城烜赫一时的衙署早已不见踪影,然而街道墙垣依旧清晰可辨,石牌坊、土王墓葬、夫妻杉等数十处遗迹仍然保存完好。

海龙屯新王宫遗址。

    海龙屯遗址位于遵义老城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始建于1257年,毁于1600年。遗址所在山峰相对高度约350米,三面环水,一面衔山,地势险要,如今周长约6公里的环屯城墙尚存,屯东铜柱、铁柱、飞虎、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屯西后关、西关、万安三关依然屹立。屯顶平阔,屯内遗有“老王宫”和“新王宫”两组重要建筑基址,此外尚有金银库、四角亭、采石场和敌楼等遗迹。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