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要摆脱“拖延症”

10.01.2018  09:44
——六谈落实落实再落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在辞旧迎新之时,这个要求格外有深意。

  一到年底,“万事蹉跎”的感慨就多了。在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总结里,谈到不足,也有类似的声音:某项工作年初没抓紧,导致未能按计划完成。

  的确,不少事情,毁就毁在了“压一压、放一放、等一等、缓一缓、拖一拖”上,也就是犯了“拖延”的病。

  比如,一些工作,要求早早就下达了,承诺也很快许下了,可是,“动口”之后,左等右等,就是不“动手”,晃晃悠悠、拖拖拉拉。为啥?有的干部习惯了,总想着时间还早,不急;有的觉得客观条件还不成熟,等等看,再说;有的倒是行动了,但只是三番五次地开会、发文件,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既不具体也不深入,拿不出实招实效;有的干脆揣着袖子、边看边等,别人咋干,跟上就行……

  殊不知,岁月不待人。等到了该“交账”、该践诺的时候,到了上面要检查督察、甚至问责的节骨眼儿上了,才着急忙慌想办法,既没有为科学调查留下充足时间,也错过了对措施进行微调的机会,匆忙之中只能采取各种突击行动,不符合实际、不契合需求的概率往往也会大了很多,哪里还能指望达到预期效果?更有甚者,有的找客观借口,为了应付检查而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实绩不够材料凑、数字充……

  落实当中的“拖延症”,不仅直接拖了本单位、本部门和地区工作的“后腿”,延误了时机,导致该完成的工作没做好,而且,说到做不到,在群众中的形象肯定不好。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讲到抓落实,我们常在前面加个“”字。“”,不仅仅是力度上使劲儿,还蕴涵着时间的意味。就像钉钉子,如果拖着、等着,理应完工的时候才慌里慌张敲几下,怎么会牢固呢?

  没有什么工作是一蹴而就的,背后都是一步一步的脚印。换句话说,抓落实是个持之以恒的事情。可是,一旦患上“拖延症”,从开始就懈怠,何来久久为功?多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马上就办”的工作要求,并就一桩半年多没有落实的事情,明确批示“从今天开始一周内办结”,要求各部门举一反三。“马上就办”,也就是从现在开始。

  当下,诸多工作尤其是重点工作,都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分阶段、分步骤去统筹、督促,把握好工作节奏,调整好工作步伐。尤其是当前,从今年重点工作定下的目标,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有确定的时间节点,而且,事事都少不了下一番苦功夫,哪还有时间再等一等、放一放,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时间。绷紧“抓落实”这根弦,还是从今天、从现在做起的好。(执笔:本报理论评论部 张向阳)

40多年来,习近平始终对这件事很上心!
  【学习小组按】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宁夏新闻网
习主席体验过的兵工科技
   央视网消息 :5月16日,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