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纲“筑”魂营造乡愁之美

03.08.2015  17:43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看似诗意的说法指明了大变革时期城市转型发展的方向。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唐凯给出了他对这句话的理解,即城市发展规划要以人为本、给人以归属感,要有传承优秀文化、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责任感,要有追求创造理想人居环境的成就感。

   乡愁是一种向往

  “乡愁作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表现得像是眷恋,更多的其实是向往。”唐凯解释说,人们向往能有稳定的家,能被就业之地的社会所接纳;人们向往有文化传统和文化多样性的“精神家园”;人们向往能在天蓝、树绿、水清的环境中永久地生存下去;人们向往居住在邻里互助、方便与安全、有主人翁感觉的社区里……

  “面对这些向往,城乡规划工作者应该好好关心身边的环境,寄情于周边的山水,眷恋一下儿时的家园,认真思索怎样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去安放你我的乡愁。

   找到展现乡愁的元素

  乡愁中最易感受到的是情感,最重要的载体是文化。唐凯说,我们要找到能够展现乡愁的元素,包括一些历史场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并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制订刚性的保护规划和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同时,在编制规划时要把握好空间尺度。

  乡愁,包括细腻的情感和万丈的豪情。“城乡规划工作者在把握城市空间场所精神塑造时要重视情感培育,先要知道珍藏什么、眷顾什么、追忆什么、感伤什么、鄙薄什么,继而知道守候什么、提倡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由来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唐凯认为,这是典型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如著名建筑师伊利尔·沙理宁所说:“根据你的房子就知道你这个人,那么根据城市的面貌也就知道这里居民的文化追求。

  唐凯强调,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化创新理念,完善决策和评估机制,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文化力量营造乡愁之美

  如何运用文化的力量营造乡愁之美?唐凯给出了四点建议。

  先抓纲“”魂,后开展物化形态的设计。“没有纲,形不成整体系统。没有魂,不可能有精气神。”唐凯强调,城市规划设计也要抓纲“”魂,设计构思一开始就要涉及城市文化深层面的内容。他认为:“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与自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传统美德、地方习俗、大众文化中找灵感。尽可能保留蕴含在非物质民风文化中的乡愁记忆,让人们在传统与民俗的氛围中体会乡土的温暖和恬静,在舒适与方便的物化环境中感受“”的温暖。唐凯建议,城乡规划要从热衷于大规模大尺度的规划转向从事小而活的规划,要面向市民生活,使城市物化环境为市民生活提供人性化细节。

  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存。“优美的传统建筑形式和城市风貌是精神文明发展和物质文明进步的结晶,是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渐形成的,是文化瑰宝也是构成乡愁的要素,同时更是人类发展进步、人居环境建设的实体记载。”唐凯认为,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存要采取综合的方法,除了古建筑本身外,还有环境、历史区域肌理、古树古井、非建筑类的人造物体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应得到保护。他强调,对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保护是为了保护好附着在上面的历史信息,是为了“记得住乡愁”,也是为了更好地永续利用先辈留下的财富。因此,要多一些对文化的敬畏。

  “各种城市规划设计必须将文化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物质效应放在首位。”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新技术和外来文化。“文化的特点在于某种文化一旦产生就会立刻传播出去且产生影响。因此,古今中外城市物化形态从来都不可能留守在某一种形式上一成不变。”唐凯指出,对待外来文化持开放的态度能够体现自信,鼓励东西方文化交流,对好的东西采取拿来主义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中国建设报记者 林培)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