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做“大”方显本事

10.12.2015  06:4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武口凉皮一下子火了起来。

  在银川的大街小巷,常见“大武口凉皮”的门脸小店,淘宝上也开了几十家网店,还有人开着私家车到小区、商场门口买凉皮。半年前大武口凉皮还“进驻”北京,3家实体店很红火,吸引了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美食栏目前来拍摄。因为凉皮,很多人知道了大武口这座城市;因为“爱上”凉皮,很多人记住了这座城市。

  一座城市,因小吃而闻名,并不有失“体面”,反而让这个城市更鲜活、更亲切,毕竟“民以食为天”早已深入每个人的骨髓。凉皮,让大武口声名远播,更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在大武口凉皮店有500多家,今年的产值不会低于1亿元。”石嘴山市商务局一位负责人介绍(据本报12月7日报道)。

  谁也不会想到,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凉皮,产值竟然达到上亿元。所以,能把“小”做“大”才是真本事。

  可现实中,很多人和企业只愿意干大事,根本瞧不上小买卖。其实,小生意的利润未必小,“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固然好,可远不如“天天进小钱,小钱进一生”来得实在。尤其是,小生意形成规模后,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像义乌的“小商品”,形成了大市场,带动了大产业,如今在国内乃至世界都赫赫有名;再像沙县小吃,全国开店近2万家,生意还做到了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书写了小吃业的一部传奇。

  学会把小生意做成大产业,财富自然来。大武口凉皮有口碑,有基础,但形成规模、做成产业,还需持续下工夫。一方面要有品牌意识。一个品牌的树立,并非易事,可要摧毁它,却很容易。如果任由“李鬼”兴风作浪,很快会坏了市场,砸了牌子;如果任由利欲熏心的黑作坊横行,“黑心凉皮”终将毁掉整个行业。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申请原产地认证,对这个品牌加以保护,同时加强规范化管理,严把质量关,用心维护好大武口凉皮的声誉。另一方面,做好推广。这方面可以多借鉴沙县小吃的做法。比如同行的“抱团”意识,相互照顾、相互取经,这往往是很多商家所缺乏的,其实同行未必是冤家,互相拆台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比如在保证凉皮口味正宗的前提下,不断丰富品种,加入汤圆、醪糟、肉夹馍等等,使其入乡随俗,满足食客不同需求;比如在“标准、简单、易操作”方面下工夫,让大武口凉皮更易于落地生根。如此,把小买卖做成大事业,必将带来丰厚的效益。

  把“小”做“大”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任何事情,没有量的积累,又何谈质的飞跃?小到个人成长,大到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的发展,从不例外。与其眼高手低地挑三拣四、好高骛远地纸上谈兵,不如从现在开始,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从小做起,直至大事业,不也是成功之道?(孙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