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银川公安公信力

12.10.2016  18:04
 

  10月11日上午,在新华街派出所,刘先生顺利拿到了自己的案情回执单。不久前,因家庭矛盾纠纷,刘先生拨打了报警电话,“民警处警速度很快,填表、记录等流程很详细。”银川公安执法给第一次拨打报警电话的刘先生留下了“规范”、“高效”的印象。

  近年来,随着我市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往警方办案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有警不接、有案不立、超期办案、处警不及时、体罚逼供等突出问题逐渐成为“过去式”。

  信息化应用倒逼民警规范执法

  和其他所有派出所一样,新华街派出所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分区,案管室(中心)、涉案物品保管室、档案室、执法办案区,每个区域独立设置,互不影响。据新华街派出所所长盛华荣介绍,以前派出所的办公条件,各类区域混在一起,甚至有犯罪嫌疑人被带回后就临时羁押在楼梯口等,存在各种安全隐患。而如今,各区域划分开来,硬件设施的改造不仅消除了各类隐患,更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据银川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2年,全市公安机关共投入3000余万元,全面完成72个执法功能区和124个基层执法办案所(队)规范化建设改造。2015年,市公安局又针对办案区实际运行管理中存在的民警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滞后,以及调取办案区监控视频资料查询难、下载难、整合难等系统运行保障问题,试点运行执法办案区管理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实行手环定位、自动跟踪摄录、电子台账登记、对不规范办案行为自动阻止、报警等,以信息化深度应用倒逼民警规范执法。

  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实现了执法监督的全覆盖。盛华荣说,从接受报警人当面报案和接第一个报警电话开始,民警就要树立为民办事的理念,在处警中,要求民警服装整齐、规范携带装备、处警及时,现场要求使用处警登记本,对每起警情规范填写,最终录入接处警平台。

  接警受理、立案、传唤、调查取证、扣押收缴、通知告知、笔录制作、审批定性、决定执法以及鉴定期限、办案期限、装卷归档等等,民警办理案件的整个过程,都有法制员进行审核、评定,从而强化了民警规范执法的意识。

  智能化执法办案带来的高效

  走进银川市公安局交警分局车管所金凤分所业务大厅,宽阔明亮的办事环境立刻让人心情愉悦。该所2014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主要承担全市70万余辆机动车和73万余名驾驶人的业务办理工作,每天接待群众达4000余人,年接待量为110万余人。

  该所于2014年9月自主研发了报废远程监销系统,所有报废车辆必须在固定的高清监控区域进行拍照上传,民警不用再到报废现场而是通过远程视频审核资料、下达拆解指令、对整个拆解过程实行全程录像,并对录像进行保存三年,所有报废程序当天就可办结,一天就能完成以前一个月的工作量。这样不仅节省警力、规范执法,而且提高了机动车报废效率。

  以前没有办案区的时候,民警在楼道、走廊等地办案就成了常态。如今,记者在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分局现场看到,信息采集室、侯问室、审讯室、询问室、警情研判室等一应俱全。办案区内照明灯光、工作状态电子屏、电脑等电子设备供电均为智能化管理,实现进人自动开启,无人使用自动关闭。

  智能化办案区域远不止这些,办案人、嫌疑人等进入办案区,必须经过管理系统登记身份信息方可进出,杜绝了人员随意进出办案区的现象,系统可通过身份证件扫描等方式自动生成嫌疑人电子台账并上传,方便随时掌握办案区使用情况。一位民警说:“现在的执法办案过程就像是一条流水线。”嫌疑人进入办案区必须佩带定位手环,民警佩带定位卡牌,嫌疑人在办案区所有活动轨迹均被全程录像,审讯嫌疑人的同步录音录像同时自动合成,并支持视频自动上传及案件自动归档。

  智能化执法办案,既提高了办案效率,又确保了证据、资料的合法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记者 石永磊)

 

  来源: 银川日报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