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18.09.2015  13:00

2015年9月11日,中国-阿拉伯国家环境保护合作论坛在宁夏银川召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代表一致认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阿环境合作,深化中阿环境伙伴关系,打造区域环境合作平台是中阿环境合作的核心。

可以说,经济合作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着力点,而环境合作则是打造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有利于使“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变得更为绿色与可持续,给沿途国家和人民创造和谐的绿色发展机遇,对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繁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阿拉伯国家环境挑战与应对措施

阿拉伯国家联盟(以下简称“阿盟”,LAS)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地区性国际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由最初的7个成员国增加至22个,总人口约为3.5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随着大规模的工业化、石油开采和经济发展,阿拉伯国家的环境污染和资源争端日渐突出。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海湾战争导致石油设施和油轮泄漏,带来了大面积的海洋污染,直接威胁这一地区海洋鱼类的生存。气候异常则进一步加重这一地区的干旱程度,加快了土壤退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这些国家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

综合而言,阿拉伯地区目前面临的4个最紧迫环境挑战分别是:淡水;土地退化和荒漠化;能源;海洋。

阿拉伯国家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环境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一地区保护森林的力度很大,森林覆盖率自1990年以来保持不变或适度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限制在全球4.7%的水平。

但是不同国家及次区域水平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人均排放量差异较大,反映出能源获取和使用方式的不同。这一地区至少有15个国家面临着可再生或不可再生水资源的枯竭,巴林、约旦、科威特、利比亚、阿曼、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处在年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贫困线以下,埃及、摩洛哥和突尼斯也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阿拉伯地区66%的地表水资源来自阿拉伯以外的地区,造成了跨界水资源管理问题,从而威胁到阿拉伯地区的稳定、食物安全、水资源规划,而气候变化则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水危机。

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环保合作现状

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与阿拉伯国家具有相似的自然环境,面临着类似的环境问题,在应对环境资源挑战方面有着较强的相似性,具有开展环保合作的共性与基础。目前,中阿环保合作尚属于起步阶段,存在缺少环境信息基础数据、合作机制不成熟、双边合作缺乏、交流较少等不足。

虽然中阿环保合作起步较晚,但前景广阔。2004年1月,中国与阿盟宣布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以“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为宗旨,成员包括中国和阿盟22个成员国,开启了中阿合作与对话的新局面,也为中阿环保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2006年2月,论坛框架下首次“中阿环境合作会议”在迪拜举行,中阿双方讨论了共同关心的国际环境问题,回顾了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国大会和首脑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并签署了《会议公报》。公报明确了双方在环境领域加强合作的途径,并将环境政策和立法、环境教育宣传、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产业、城市环境保护、可持续能源使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沙尘暴防治、流域环境管理、废弃物管理和污染控制等作为优先合作领域。

2006年6月,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阿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环境合作联合公报》,标志着中阿双方在环保领域的合作正式启动。10月,“中非、中阿环境合作伙伴关系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07年,中阿共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环境合作执行计划(2008~2009年度)》,文件于2008年5月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期间正式签署。

同时,自2005年以来,根据双方签署的相关文件,我国环境保护部组织并承办了7个专门针对阿拉伯国家的环保研修班,总计培训了来自近20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127名环境高级官员及相关专业人员,主题涉及环境管理、水污染和水资源管理、危险和固体废物管理等多个领域。通过成功举办这一系列的对阿环保研修班,既为阿拉伯国家培养了一批环保骨干力量,也借此广泛宣传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加深了中阿双方的了解与互信,使得中阿环保合作迈入了实质阶段。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阿方对此倡议给予了积极回应。2014年6月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所发表的北京宣言中提出:“阿方欢迎中方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中阿要‘将合作拓展至更广泛领域’”。

近年来,中阿双方在政治外交、经贸金融、文化教育等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往与合作。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中阿经贸合作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阿合作正从资源开发、轻工纺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不断向新能源、节能环保、防沙治沙等绿色发展领域延伸。

推动中阿环境合作的战略思考

一带一路”建设使中阿“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阿拉伯国家是中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阿环保合作有利于稳固中国周边战略利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存在共同的环境利益,双方环保合作关系有助于促进双边政治与经贸关系的发展。

(一)加强阿拉伯地区环境信息储备和基础科研合作,建立环境数据库

开展对阿拉伯地区各国的环境研究,跟踪分析阿拉伯国家环保动态及需求,尤其是阿拉伯各国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产业技术等。只有充分掌握这一区域的环保情况,才能为妥善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才能为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走出去”保驾护航;也能有的放矢引入我国所需的环保资源,从而为搭建稳固的中阿环保合作夯实基础。

(二)依托多边机制,逐步完善中阿环保合作机制

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上立场一致、责任相当。虽然起步较晚,但中阿双方需求互补,合作潜力很大。要充分利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等平台,提前规划,充分准备,适时举办环保合作会议,增加交流机会,积极推动中阿环保合作不断深化,并以此为依托,建立起稳定通畅的交流渠道,逐步完善中阿环保合作机制。

(三)开拓双边渠道,深化南南环保合作

中国和阿拉伯文化存在差异,阿拉伯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派别和同西方国家关系的亲密程度等方面也差异甚大,这就要求中阿构建环保合作关系时区别对待。从双边关系的视角来看,阿拉伯关键国家如沙特、埃及、阿尔及利亚和苏丹等与中国的双边战略合作关系内涵不断丰富。适时推进中阿双边环保合作,将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平等互利、真诚友好的中阿双边关系,对于深化南南环保合作、谋求共同绿色发展、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四)借鉴绿色使者计划,巩固人员与技术交流,为进一步深入合作做好充足准备

借鉴中国与东盟的绿色使者计划,研究制定中国南南环境合作-中阿绿色使者计划。继续巩固对阿拉伯国家开展能力建设的规模,开展环保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培训。一方面,结合我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功实践,积极对外宣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及成效,推动我国环境保护理念、制度与技术标准的全方位“走出去”。另一方面,通过中阿绿色使者计划,加深双方的了解,搭建友谊的桥梁,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亚太区域合作处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检查利通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检查利通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 水利厅
沙坡头区多部门观摩学习水利改革、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
 沙坡头区多部门观摩学习水利改革、现代化生态灌区建水利厅
潘军部署指导宁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2019年改革发展
 潘军部署指导宁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2019年改革水利厅
银川市水务局聚焦“水环境”问题 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整改
 银川市水务局聚焦“水环境”问题 落实全国文明城市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