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受到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4年度电网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果。我区2014年节约电量2.66亿千瓦时,节约电力5.59万千瓦,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工作成绩突出,受到表扬。
自2012年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省区以来,自治区经信委针对我区工业倚重倚能特点明显,用电成本占比高,节能潜力大等特点,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内处结合、市场服务等有效措施,建立起电力直接交易与需求侧管理联动机制,通过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扎实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目前已形成电能管理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初步具备了经济运行分析,能源消费调节的功能。2013年、2014年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约2.98亿元,节约电量约5.4亿千瓦时。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宁夏圣花米来公司被国家电力需求侧促进中心评定为优秀示范企业。具体做法主要有:
引入新理念,引导社会自觉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为把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新理念灌输到全社会,形成全社会,尤其是工业领域电力用户的自觉行动,我区一是把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写进了《宁夏供用电条例》,确立了其法律地位,成为了电力用户必须开展的一项法定工作。二是加强宣传培训,聘请国内专家,对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在全区共举办培训班13场次,对323家重点用能企业及电力运行主管部门负责人450余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增强了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确立新目标,形成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合力
针对产能过剩,我区一手抓结构调整,一手抓升级改造,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能消耗指标分配倒逼机制,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此,集全区之力完善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主。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工业副主席为组长,经信、发改、电力公司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规定了各部门职能,明确办公室设在经信委,并负责日常推进工作。二是印发了《自治区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步骤和任务目标。三是由自治区编办批准成立“宁夏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中心”,作为我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常设机构。四是在全区电力、环保等行业,遴选了35名专家,建立了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评审专家库。五是建立了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制定了《自治区电力需求侧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了资金保障。
创立新机制,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持续开展
资金撬动和政策引导不仅促进电力用户变被动为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电能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能源消费革命,形成“落实有甜头,开展有劲头”有长效机制的目的。一是发挥补贴资金的撬动作用。为鼓励电力用户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资金补贴办法中明确规定,企业安装终端监测系统,资金由自治区承担80%,企业承担20%。节电改造项目达到2%以上节电效果的,给予所投资金40%的补贴,以资金补贴形式激发了全社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2014年我区把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35千伏电力用户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唯一条件,作为享受差别化电价政策、分配能源消耗指标的条件之一。通过事关企业利益各类政策的纵横结合,形成了推进工作的政策合力,有效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变要我开展为我要开展。自治区电能监测平台接入用户由2014年初的27家企业迅速发展到目前的95家,上线运行监测点5272个,监控工业用电负荷300万千瓦,占全区工业用电负荷的80%。接入用户通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削减负荷8%,节电率2.7%。
培育新市场,在需求侧管理中形成电能服务新产业
在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过程,我区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规范程序、依法办事,逐步把政府主导下的行政推进,引入到市场模式下主动对接。不仅注重电力需求侧管理市场化运作,更有意培养了电能服务的新兴产业。一是在项目的验收评审中严格按《办法》规定的程序,由随机抽取的专家组按程序审核验收。二是在区级平台建设和采集系统价格确定上,严格按政府采购的程序进行公开招标。三是建立一个开放无歧视的电能服务市场。目前,全区有18家电能服务机构参与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其中区内8家,区外10家,通过统一备案管理,企业自主对接,方案统一审核,补贴一个标准,真正把需求侧管理服务推向市场化,同时培育了电能服务机构新兴产业。
下一步,自治区经信委和宁夏电力公司将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需求响应等电力需求侧管理新机制,继续加大电力电量节约特别是社会节电工作力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应用互联网技术丰富培训手段,注重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各方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