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纪实

17.12.2014  13:39

惠农区奏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强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在惠农区,“义务教育均衡”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超前实践的真实写照——从人人都有学上的初步均衡,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均衡,再到人人都能上好学的优质均衡,惠农区一直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执着探索、追求。

近年来,惠农区教育人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区城乡、学校之间办学差距不断缩小,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开创了教育工作新局面,将以优异成绩迎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

提高认识  加大投入  政府责任全面落实

凝聚教育均衡发展合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惠农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健全完善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导决策、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区委专门成立了由区委分管领导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人事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教师招聘、学校工程建设、人事调整等重大教育事项由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决策。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财政、发改、人事、编制、残联、民政等部门单位为成员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惠农区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惠农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惠农区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改落实工作方案》、《惠农区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等文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责任细化到单位到人,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10余次,不断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紧迫性和积极性,设立了组织协调、档案文秘、督查落实、经费保障、宣传测评五个工作小组,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参与、职能联动、分工协作的良好工作格局,举全区之力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为了使城乡教育均衡、协调、统一发展,近三年来,惠农区教育经费保障达到了“三个增长”,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达到65%,建立了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政策。区财政坚持保证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确保教职工工资及政策待遇足额安排;优先确保中小学“三免一补”政策所需经费足额安排;优先解决教育发展项目配套资金;优先划拨各类教育资金。严格按照自治区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公用经费标准拨付中小学,按班级预算安排班级公用经费;并做到向偏远薄弱学校倾斜。将所有学校的冬季取暖费单独足额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办公用房取暖费414.63万元。在财力特别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予以保障,2014年预算安排教育专项公用经费达725.18万元,其中教师培训经费200万元、接送农村小学学生上下学经费100万元。区财政国库设立教育资金专户,教育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出让金提取的教育资金优先配套教育,确保教育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统筹城乡  优化资源  学校办学条件全面升级

全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010年以来,惠农区借助项目先后投资2.1亿元,完成了22所中小学的改造建设任务,共拆除危房近4万平方米,改造校舍10万多平方米,对所有中小学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并添置了课桌凳及办公设备,辖区中小学校舍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设防标准。近两年,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完成了惠农中学改造、市四中和市四小的新建工程,实施礼和中心小学扩建工程;完成了新建市四中、市四小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硬化绿化等工作,全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实现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 。为了促使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自治区规定的标准,惠农区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智慧校园建设。2012年以来,筹资近5000万元为全区中小学改建学生机房40个,更换学生计算机1377台,新建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405间、录播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和初中文理科教室26套;增配图书5万多册,音体美和实验室等教学设备全部达到办学基本要求,实现了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全区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值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1700元,全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为实现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机制  优化队伍  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育的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惠农区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创新教师补充、培训、交流、激励和保障机制,促使校长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有效激发,内驱动力显著增强。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区政府抢抓机遇,认真落实自治区文件精神,先后批准273名老教师提前退休,新聘任了400多名特岗教师,涵盖紧缺学科,全部充实到农村和偏远薄弱学校任教,全区教师平均年龄由2010年的45.7岁下降到了40岁以下,目前教职工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70.5%,专任教师高级及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比例为51.1%,教师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师资队伍得到极大优化。区政府每年预算安排100多万元建立农村及偏远学校教师交通补贴制度,并将教师纳入政府年终绩效考核,大大激发了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区教体局以分层培训(高端培训、骨干培训、全员培训)为载体,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首先、通过北师大、陕师大和华东师大等研修平台,狠抓以校长及自治区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高端培训”,建立了5个教科研基地和10个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为培养名校长名师奠基。其次,通过离岗置换、岗位培训、专题研修、挂职锻炼等举措,强化“骨干培训”,努力打造骨干教师队伍。第三,通过“德研、教研、科研”三研融合的校本培训,强化“全员培训”,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近两年,先后组织580多名校长(副校长)、骨干教师赴川沪苏京闽等地培训;开展特岗教师培训、信息化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40余场次,培训教师2900多人次,校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全区教育系统拥有全国先进个人5名、自治区先进个人35名、特级教师3名、各级骨干教师368名。

均衡配置城乡师资 。2013年至今,按照“相对稳定、结对帮扶、合理流动、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专门制定《惠农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对口交流制度》和《惠农区中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用和轮岗交流工作实施方案》,以“城乡教师对口帮扶活动”为载体,采用短期流动和长期流动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对口帮扶、任教交流、青蓝结对、名师讲学四种模式,大力开展城乡校长教师对口交流活动,先后共安排城乡校长教师结对交流361人次,以促进城乡校际师资均衡。

深化课改  争创特色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区教育一直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惠农区不断探索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

实施“有效教学”行动,提升教育质量。惠农区教体局以实施“高效课堂工程”为载体,开展“教学教研大走访”等活动,组织教研员蹲点到校实地诊断分析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水平,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专门印发《深入落实“惠农区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指导学校立足“备课、课堂、管理”三大推动点,抓住校长听评课、教研员专业引领和目标管理三大着力点,通过优质课观摩研讨、学科课堂教学竞赛等教学活动,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质量。市二中的导学案教学法、尾闸中学的小专题教研和惠农小学的科学创新教育都是有效教学实践的结晶,受到自治区、市教育专家的高度赞誉。

实施“美丽校园”建设,提升办学品位。惠农区教体局以创建“美丽校园、和谐校园”为载体,提出了“精细化管理、专业化队伍、个性化发展、特色化办学”的校园文化创建目标,指导各学校大力开展创建活动,两年来校园累计绿化5600平方米,植树12万株,粉刷校舍3万平方米,制作校园文化墙1300多平方米,育人环境不断改善。中小学坚持开展校园文化节、传统节日庆祝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先后共创建自治区书香校园3所、平安模范校园7所、绿色学校9所。

实施“特色学校”创建,推进特色办学。惠农区教体局坚持“锻造品牌,做强一批;依托优势,提升一批;抓住机遇,发展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整体推进与重点扶持相结合、全面要求与典型引路相结合、特色创建与区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倡导学校个性办学,努力打造一批优质教育品牌,用品牌引领我区教育发展。目前,一批“思想有高度,质量有信度,成果有厚度,影响有力度”的特色学校已初步建成。市二小的国学经典、市二中的第二课堂、市四中的围棋教育、市十五中的剪纸艺术、市五小移民子女“四点半课堂”、回民学校的民族教育等等,都呈现出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巍巍贺兰,绵延不绝;滔滔黄河,奔流不息。惠农人正是以山的坚定和水的执着,以敢于担当的壮美和奋勇争先的豪迈,奏响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惠农教育的前景将更加美好!我们坚信,有全区教职员工的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惠农教育一定会乘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去实现新的跨越!

(教体局  王学林谢继财)2014年12月16日石嘴山日报专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