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电动车

15.12.2015  11:12

   惊魂电动车

  疑因电动自行车起火引发火灾,吴忠一对母女被烧得体无完肤,令人扼腕叹息,满心悲伤。但无论如何,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心中无数个为什么。(详见本报今日04、05版) 

  悲惨的事故发生后,微信是第一个活跃起来的信息平台,其中多多少少也出现了一些杂音。比如,某微信公号除了传播信息外,还增加了求助账号,希望大家伸出援手捐款救助。尽管我们不愿做最“小人心”的猜想,但这种募集捐款的方式如何做到公开透明,还是值得探讨的。而此时,各种官办救助组织却悄无声息,着实令人费解。 

  此外就是事故本身。邻居说火灾是电动自行车起火引起的,那么伤者的维权如何跟进,这也是个问题。这个事故有其特殊性,既不是生产安全事故,也不是当地职能部门马上就能下结论的事情,伤者如何维权,在短时间内显然是毫无头绪的。 

  具有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通常情况下,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如果没有必要的质量保证,起火的可能性就非常高。比如过饱和充电、安全电路受损、人为使用不当等都会造成事故,这些原因到底是谁来认定?谁又能替伤者“撑腰”?这是一个非常难说清的问题。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电动自行车的品牌。如果确定了这样的情况,可参考食品安全的管理办法,将涉事品牌的电动自行车封存下架,接受检查。如果是更换电池,那么电池品牌如何追溯,就需要当地职能部门勇于担当了,千万不要一句“这不归我们管”就彻底了事。 

  换句话说,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件事情简单地定义为“小概率事件”。要知道,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是相当大的。在市场品牌参差不齐、市场准入制度缺失、动态监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便会出现维权难,这个时候需要更多力量参与,帮助弱势群体。 

  惊魂电动自行车也许是小概率事件,但监管和维权保障却应该是大概率的常态。一个美好的家庭已受到严重摧残,我们要借助整个社会的力量,保证它不会被摧毁,这才是现代社会风险共担的基础。   

  皇甫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