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回信中的扶贫路线图

19.02.2016  21:10

   “马西亮同志:一别四年,得知你和同村的乡亲们搬到了川区,住进了新房,吃上了自来水,收入也有了稳定保障,我由衷地为你们高兴……新的水土滋养新的生活,整体搬迁既增添了新活力,又留存了老亲情。你和乡亲们生活的巨大变化,让仍处苦瘠山区的贫困群众看到了美好明天。”2月18日,一封来自李克强总理的信件转送到了闽宁镇原隆村村民马西亮手中。

  

李克强总理写给马西亮的回信

  马西亮是谁?为什么他会收到总理的回信?原来早在2012年,总理在宁考察时就曾在固原与老马交谈过,今年2月1日至2日,李克强第四次来到宁夏,两天的行程很快结束,但他深深挂念着许多像马西亮一样搬入新居的宁夏移民们。于是他请宁夏的领导同志前去慰问看望,带去深切关怀。老马也通过一封信,将搬迁前后生活的巨大变化告诉总理,而后,他惊喜地收到了总理的复信。

  以“”为由头,我们仔细梳理两人之间的多次交集,就会发现宁夏多年以来的扶贫路线图。通过过不断的尝试,宁夏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扶贫方案,而马西亮本身的故事,就可以成为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标志性案例。

  2011年,宁夏正式启动实施了“35万生态移民工程”,马西亮就是其中一个。通过生态移民,从不具备脱贫致富基础的地方迁居,来到更具有发展潜力的银川,只要拥有勤劳的双手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马西亮本人的脱贫致富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其实,从总理的回信中,可以总结出三个核心关键词,首先是“生活改善”。在宁夏的贫困地区,连基本的生存质量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脱贫致富。大量的劳动人口,开始从这些地方涌向机会更多的城市,乡村开始出现空心化,进一步加剧的贫困程度。而这正是生态移民需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动用政府的力量,让所有人都有更多的机会摆脱贫困。

  其次是“斩断穷根”,在回信中,李克强总理再一次阐释了生态移民的核心,那就是斩断穷根。但斩断穷根本身并非只是地域上的,自然环境上的物理概念,更是就业机会、创业机会、产业机会和市场机会。显然,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些机会给予生态移民带来的,往往是更为深远的影响。

  最终则“越过越红火”。扶贫在于一个“”字,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但最终还是要靠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就是勤劳和智慧,前者决定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后者则牵扯职业技能培训和基础教育事业。显然,生态移民的重要抓手还是授人以渔,无论是对于就业能力的提升,还是儿童的义务教育,都会成为斩断穷根的利刃。

  综合这些,我们就不难看出总理回信中的扶贫路线图。事实上,对于宁夏而言,扶贫本身蕴含的发展红利还有很多。比如银川的工业转型过程需要大量受过职业培训的产业工人,城市消费则在此基础之上蓬勃发展,劳动人口的增多,也会增加市场本身的议价能力,产业机会也油然而生。

  因此,扶贫本身并非简单的吃饱穿暖,更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发展实力的基础推动力。从整个角度看扶贫,我们才会拥有更大的格局,拥有过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黄小柱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