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秀:一个炊事员的“逆袭”

14.10.2015  16:50
  37岁的徐明秀是宁夏中航郑飞塞外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大米车间主任,也是公司员工的标杆。
  “从炊事员干到车间主任,不容易。”工人们评论她。
  “我是党员,入党前我就知道,党员就要多吃苦、多努力。”10月13日,徐明秀对记者说。
  徐明秀原来是塞外香公司的炊事员,因为常在工人们吃饭的时候给操作人员顶班,逐渐学会了一些设备操作技术,成为大米车间操作工。她认真研读设备说明书,钻研工艺流程,参与设备维修保养,很快掌握了大米加工的所有工艺和设备操作技能,成为车间的中坚力量。
  2006年,公司接到一批退耕还林补贴粮加工任务,要求3天生产150吨大米,时间紧,任务重。徐明秀调试好设备,交其他操作工看管,自己又到车间帮忙打包、码垛。在她的带动下,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工作。2007年春节前的一天,她刚下班回到家,公司就打来电话说,关风器叶轮断裂,设备需要检修。徐明秀二话没说,回车间钻进又湿又热的收尘袋,逐个抖落物料。当她从收尘袋出来时,全身上下全是米糠,只有一双眼睛在不停地眨巴。
  2013年8月,公司产业园新建的车间投入运行,为“玩转”现代化大型加工设备,徐明秀白天黑夜钻研技术。设备调试阶段,她几个昼夜没休息,守在机器旁细心观察运转情况,直到运行正常,生产出合格产品。
  “共产党员就是要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徐明秀这样告诉支部其他党员,也这样以身作则。她提出夜间生产、白天打包的工作方法,错开用电高峰,为公司年节省电费20多万元。她还提出对一些设备进行改造,调整工艺顺序,提高副产品的品质,每年为公司多创收50多万元。(记者 周一青 实习生 张甲杰)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