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蘑菇住“标间”

10.05.2017  13:48

  从福建“远嫁”到彭阳县城阳乡长城村,13年间,“蘑菇姑娘们”的住房条件改善了三回。

  初到西北,“姑娘们”挤挤挨挨“”在两间土窑洞里,门口只有一扇破旧的草门帘。两年后,“搬进”了条件稍好些的阳光房。又过了两年,赶上房屋拆迁改造,“举家搬迁”到第三代阴阳棚。2016年,“姑娘们”集体住进了360个规格不等的现代化“标准间”,每个房间里,立式“席梦思”、吊灯、空调、摄像头、喷雾式加湿器……各种新潮设施一应俱全。

  “蘑菇姑娘”今天生活的地方,是彭阳县闽宁科技扶贫示范园,也是宁夏最大的蘑菇“生产车间”。平菇、香菇、鸡腿菇、海鲜菇、杏鲍菇、白灵菇、双孢菇、金针菇……在这里,可以找到每一朵蘑菇的前世今生。

  温度:14±1,湿度:60%-80%,灯光:柔和。

  推开智能推拉门,一朵朵菌菇如同暗夜里悄然盛开的“花朵”,一簇一簇、层层叠叠,散发出草木的清香。

  “这些菌菇娇贵得很,沾上水就被‘感染了’,所以加湿必须用喷雾。你看,房间的屋顶是一层黑纱,就是防止水滴滴下来。”园区技术员薛慧莲说。

  “土窑洞时代,菌菇们的产量很低,一包菌种只能产出二三两菌菇。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调动了菌菇们的‘工作积极性’,产出效益大大增加,现在一包菌菇的产菌量提高了三倍多。”彭阳县科技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李万斌说。

  临近下午六时,园区内,几个村民正准备下班回家。在这里工作了11年,长城村村民韩英玲已经有了“上班族”的气质,米色运动衫、黑色紧身裤、灰色运动鞋,时尚的装扮丝毫看不出已经在园区里忙碌了一天。蘑菇三次“搬家”也改善了村民们的工作条件,韩英玲说:“刚开始也戴着头巾帽子,穿破旧的衣服来干活儿,每天包裹的严严实实,回到家还是灰头土脸。现在不一样了,早上漂漂亮亮地来,晚上漂漂亮亮地回,一点泥水都没有。

  福建的“蘑菇姑娘”来到宁夏后,被赋予了全新的名字:六盘山珍。每天,有5吨各类鲜菇从车间里下线,奔赴西安、兰州、银川等地的“菜篮子”,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

  13年前,这些来自南方大城市的“姑娘”“远嫁”西北小山村,村民们都当稀奇地来窑洞里看热闹。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村民们陆续在菌菇园区里找到了工作,大家才明白,原来,菌菇们的“重任”是为了帮助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共有600多名村民在园区就业,月均收入近3000元,这些村民当中有一半儿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记者 刘建华 李东梅 丁建峰)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