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轶:张呈栋留洋,别只盯着“创造历史”
在国足“可以洗洗睡了”的寒冬,张呈栋在欧洲赛场的动静,引起比以往大得多的回响。
几天前的西班牙国王杯,张呈栋以巴列卡诺首发身份出场66分钟,成为第一个代表西甲一线球队出战正式比赛的中国球员。12月6日的西甲第14轮,他第三度入选球队大名单,虽然再次无缘西甲首秀,但不少人看好他距离创造历史只有“一步之遥”。
中国人向来看重“首个”、“首次”之类的字眼,对于节节败退的中国足球而言,张呈栋的“突破”显得弥足珍贵。要知道,中国球员上一次站上欧洲顶级赛场,还要追溯到2011年蒿俊闵效力于德甲沙尔克04的时候。对比日本、韩国“海外兵团”在欧洲联赛的风生水起,这1600多天的空白如此刺眼。
一个国家的足球接轨国际,留洋被视为最快捷的路径。尽管张呈栋头顶“营销型球员”的标签,但并不折损“走出去”的价值。日本球员最初加盟五大联赛,也是日本企业自掏腰包,最终带给本国足球切实的提升。“自带干粮”式的留洋并不丢人,毕竟在中超联赛金元横行的诱惑下,“走出去”不说为中国足球挽回多少颜面,至少代表着梦想与希望。
不过,留洋球员的轨迹不能只停留在填补空白、创造历史的层次。纵观中国足球的多年探索,留洋成功者无非孙继海、杨晨等寥寥几人,绝大多数都犹如流星划过。曾被誉为“天才少年”的董方卓,创造过加盟豪门曼联、比利时乙级联赛最佳射手等诸多“第一次”,但最终泯然众人、黯淡而归。而张稀哲加盟狼堡0出场的尴尬纪录,再一次证明:比“走出去”难得多的,是如何立得住、走得远。
正值26岁的当打之年,张呈栋的留洋经验算得上丰富。辗转过葡超、德乙,曾有过稳定上场时间,也上演过“帽子戏法”,但仍未能逃脱“板凳”的魔咒。以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衡量,张呈栋有适应高水平比赛的能力。在国王杯的首秀中,他司职并不熟悉的左后卫,尽管稍显紧张,仍被西班牙媒体评价为“对抗不落下风,几次赢得主场球迷的掌声”。
不可否认,张呈栋的留洋甚至亮相背后,可能有俱乐部和赞助商对中国市场的考量。中国球员要打破所谓的“硬塞式上场”,除了依靠个人实力的提升,更需要足够的足球智商与情商。从某种程度上,孙继海与董方卓在英超的不同走向,正在于与队友教练沟通、融入球队和当地文化的能力差距。而张呈栋在西甲开了“好头”之后,应该及早补上这一课。
而对于中国足球,一个“张呈栋”远远不够。这不意味着盲目留洋,跻身五大联赛也并非拯救中国足球的灵药。但至少,“走出去”能让中国足球看到差距,多少起到刺激病灶的功效。毕竟,中国足球沉沦泥沼太久,不管追梦还是探路,都是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