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流水线”上的花卉工厂

18.01.2018  11:03

  

  现代化智能温室。记者  孙楠  摄

  流水线上培育、精确水肥供给、智能化温湿控制……若不是亲眼所见,可能无法想象,如今花卉也能像工厂流水线一般“生产”出来。

  从传统的温棚种植,到现代化的智能温室;从“靠天发芽生长”,到人工打造各种各样的小气候;从耗时费力的人工作业,到精确的流水线上生产……在经历10多年的发展历程后,如今的兴庆区花卉产业已经不再是“靠天”发芽生长的产业,而是依据人们的意愿在温室里生长的“产品”。

  在这里,花卉种植业开始迈入“智能化”时代。

   2人管理20万株香水百合

  在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的宁夏丝路康花工厂化种植基地里,20万株香水百合即将在本月底迎来丰收。

  “这次赶在情人节和春节前上市,一枝百合花的出厂价估计能达到8块钱。”从一片花海中穿行而过,生产厂长谢生玉指着面前一望无际的百合花海笑着说,“这都得益于去年投入30多万元打造的现代化灌溉设备。

  一栋总面积14亩的现代化智能温室,仅需要2名技术工人,就能实现20万株香水百合的管理,谢生玉的话可一点不夸张。

  记者在这栋庞大的智能温室中看到,灌溉管网如同“血管”一样在地面紧密排布,营养物质则通过针管一样的装置,直通花盆里百合花根茎。

  “一个人负责水肥配比,另一个人进行管网开关,这样一中午就能全部渗透到所有花卉根系。”谢生玉告诉记者,以往传统花卉种植浇水的时候只是水,没有植物需要的其他营养。现在按照植物不同的生长期来进行混合,在浇灌的时候营养就输入进去了,花的长势也非常好。

  “以前大棚土墙就占掉一大部分土地,而且温度湿度全靠人力操作,费时费力。”让谢生玉感慨地是,如今依托于农业现代化设施,种植花卉更方便、更高产。“这几年,有了现代化技术帮忙,我们花农种花比以前可轻松多了。”以前14亩地,大约能种10万多株百合种球,但现在仅种植数量就提升了一倍。

  这仅仅只是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里,6个现代化花卉种植园区的一个缩影。

   植物工厂年产1000万盆迷你玫瑰

  上盆、装土、浇水、送入温床、流动培育……随着机器臂运转,只见一个个小花盆,被整齐地送入温床中,在完成插条后便进入温室接受培育。在银川爱必达花卉产业示范园区,每年近1000万盆的迷你玫瑰盆栽,都是在这座流水线工厂里“生产”而出。

  “我们通过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气候的精准控制,可以实现培育的精准化。”在生产车间,公司副总经理刘新伟告诉记者,这里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迷你玫瑰生产基地。

  450张温床,5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在设定参数后,全程由计算机组控制气候、水肥、补光等系统,实现整个生产过程智能控制和绿色环保。也就是说,这里种植的迷你玫瑰从插条到出货,都精准控制在65天时间里。而传统种植,因为受到自然、气候、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至少需要三个月的培育期。    

  把玫瑰像“肉肉”一般养在盆栽中,如今随着大众生活品质的提升,这种小盆栽一经上市便备受欢迎。

   线上线下销售开拓鲜切花市场

  “除了70%线下销售外,还有30%的产品都是通过京东、天猫、米家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每盆出厂价在10元左右,销售价则在30元左右。”刘新伟告诉记者,过去依赖自然优势和人工成本发展的模式,现在已经没有竞争力了。而这也是公司将基地落在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的重要原因。“工厂化生产,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但是,在产品运输方面,要求提高了。银川处在中心位置,辐射北京、郑州、天津、西安等市场,是迷你玫瑰的最佳生产基地。”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只有60名技术工人的“花卉工厂”,一年产值至少8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大新镇新渠稍村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区,这样以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功能、新机制为特点的企业达到了6家。而在整个兴庆区,已建成花卉示范园区12个,花卉示范村9个,花卉苗木市场9个,花卉合作社、协会13个,20家花卉企业和公司落户兴庆区参与基地建设和花卉生产,带动农户1500户左右。目前,鲜切花80%外销到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新疆等地,还有部分甚至走出了国门,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家,年产值已达到2亿元。

  记者  王晓菲  李慧娟  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