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庙湖村的美妙生活

20.07.2021  20:36

  7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平罗县陶乐镇庙湖村村民们劳动的热情亦如骄阳般火热。

  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庙庙湖村聚居着来自西吉县的1413户7211名生态移民。曾经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17户3905人。

  搬迁之初,庙庙湖村的贫困发生率高达53.7%。如今,庙庙湖村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较2014年搬迁初期的3840元增长108%,贫困人口全部清零,整村实现高质量脱贫出列。

  回望脱贫的奋斗历程,村民们忘不了的是共产党的恩情。

  一样种地两样收获

  同样是种地,童右花种出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原来在西吉老家祖祖辈辈都靠种地生活,种地全看‘老天爷’心情,雨水足就多收点粮食,赶上天旱搞不好就颗粒无收了。”在平罗县万亩沙漠瓜菜产业园区11号大棚里,童右花一边打理西红柿秧,一边回忆起往昔在老家种地的艰难。

  2013年,易地搬迁到庙庙湖村,童右花没有选择到企业务工,选择了种地。但这一次的选择却是因为看到了种地致富的希望。

  “我和亲戚一起承包了一座‘六连跨’大棚,华泰农管技术、管销路,我们只管把西红柿种好,确保西红柿的大小、品相达标就行。每年收入起码有2万元。我还在这里打零工,栽苗子每天90元,浇水每天100元,工资收入一年下来也不少……”童右花说。

  脱贫出列后,童右花的致富劲头更足了。

  如今,在1.18万亩沙漠瓜菜种植区里,5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纷纷脱贫走上了致富路。每户年增收3万元左右,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养殖棚里共话致富经

  在庙庙湖村肉牛养殖园区里,马应宝忙着给“牛宝宝”消暑降温。“天太热了,得勤喂水,还得注意牛棚的环境卫生。

  养殖一直是马应宝的强项。2018年马应宝开始养牛,那时候是在自己家养,因为地方有限,只养了6头牛。因为养殖条件差,收支刚持平。后来村里建了养殖园区,马应宝成为入驻园区的第一批养殖户,“养殖经”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先后养殖10多头牛,半年多赚了近2万元。

  同样靠着养牛致富的还有马福清。他饲养的30头肉牛已经有16头牛达到了出栏标准。“一头牛能卖到3万元左右,合计收入48万元,还掉银行10万元的贷款,还能剩下大概38万元。”马福清掰着指头盘算道:“今年盖新房,给儿子娶媳妇,可就指望它们啦!

  说起如今的幸福日子,马福清连声感谢共产党:“要不是党的政策好,哪有现在的好日子!

  2013年,马福清从西吉县搬迁至庙庙湖村后一直靠打工维持生计。看到许多村民靠着养牛养羊发家致富,他也生起了养殖的念头,却苦于没有资金而犯了难。在一次村干部摸排民情时,他道出了烦恼。“可以办助农贷款啊!”村干部一席话让马福清豁然开朗。在助农金融政策支持下,马福清如愿以偿搞起了牛羊养殖,一年纯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现在钱包鼓了,腰板也挺直了,等新房子盖好,就张罗给儿子娶媳妇!”马福清笑呵呵地憧憬起了未来。

  农村妇女“变身”职业女性

  在宁夏新丝陆服饰有限公司,质检员苏小梅正认真检查着每一件衣服,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瑕疵。服装厂接了一批赶制校服的活,生产线上忙个不停,苏小梅的质检活也多了起来。

  从四处打零工的农村妇女变为职业女性,这个变化苏小梅自己也没想到。“以前跟丈夫到外面打零工,后来厂子一开我就报名进厂了。这里离家近,骑电动车10分钟就到,不用在田里风吹日晒,收入也稳定,每月工资2800元。

  眼下,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考上了大学、一个正在读初三,两个孩子是夫妻俩齐心协力奔好日子的希望。她连连表示:“这样的好日子,都要感谢共产党啊!”村里像苏小梅这样就近上班的姐妹们不在少数。

  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述说的都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情怀。

  如今,庙庙湖村上下一心,凝心聚力,斗志昂扬,坚定不移在致富大道上奋力奔跑。(记者 谢薇)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